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有人问沽酒客,在泸州是不是不喝酒没有朋友,这次统一回复。虽然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但是回答这个问题,我一开始是拒绝的。这跟那些问内蒙古是不是人人都有牧场,贵州人是不是都在大山里面一样,好奇中带有一丝偏见,这难道不是一种恶趣味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个体引发群体属性,因为泸州别称酒城,因为泸州老窖和郎酒全国闻名,泸州人有自诩酒城儿女,背靠两条江,喝酒当喝汤。其实隔壁邻居这方面比我们还狠,人家可能更能喝。

也怪我,江阳沽酒客的名字里,带了一个酒字,又是泸州人,你要说你不喝酒或者不怎么喝酒不会有人信。而且那些看过文章和视频的本地的朋友也好,外地的朋友也会,有热情的客气留言者,沽酒客什么时候邀请你喝酒聊聊泸州历史啊?

聊泸州当然可以,但是用酒下,恕不奉陪,本人对饮酒的兴趣不大,浅尝辄止也不太愿意。当然这不妨碍,泸州很多人好酒。就像好喝酒的地方不仅仅只有泸州一样。你想如果不是这样,泸州老窖和郎酒卖给谁?隔壁五粮液又怎么会那么高的销售额,成为川酒第一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喝酒是一种应酬,也可以成为一部分人的爱好,主动与被动,中国几千年下来形成了一套酒场规则,至于算不算酒文化,我说了不作数,反正喝来呕吐、断片、撒泼闹事、胡说八道等总不能算酒的文化,应该是酒的劣根性。

那写到这里似乎还没有进入正题,而且感觉沽酒客是不是有点厌烦酒呐?第一已经入题了,第二我不厌烦酒。自己不喝,不干涉他人。

不过对于那种说泸州喝酒才能交到朋友和泸州人都能喝酒的那种话,我很愿意嗤之以鼻。这个问题就像是喝多了提出来的。

泸州人说一个人喝多了,叫“喝荡了”,很生动形象,你想啊,湖面平静,突然石头落水,荡漾起来的画面,看着有意思,其实翻江倒海的难受。

这次春节晚上路过一些热闹的夜市,总有人在马路边扶着大树或者路灯呕吐,还有人说,我已经吐了。另外一个说有啥子嘛,我刚刚去吐第三次了,来又喝。

彰显了一种酒城儿女气质。虽然我倒是觉得这种气质太费人了,爱那一杯酒,给你飘飘然的感觉,第二天不仅是空落落的,而且还一身痛。

实际上我想告诉各位,今天的泸州,不喝酒的人越来越多,或者斯文的喝酒人越来越多。他们并没有失去交友的机会,也没有因此而没有面子,该上位上位,该挣钱挣钱,当然该穷的依然穷。该特立独行的依然可以特立独行。

八九十年代,我们父辈一般指八零后的父辈,正是壮年,那个年月酒虽然也不便宜,到底没有今天贵,而且还比今天更资格,泸州人说资格就是这个东西比较真,不掺假。如今粮食酒显然没有酒精酒多,而好酒也不是人人喝得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不见,现在年轻一辈的泸州人,说喝白酒有几个不打退堂鼓的,他们都用啤酒代替,也有用红酒的。虽然这两种酒资格的就更少了,但是在他们看来都比白酒容易接受一点。为啥子,可能是度数低,可能是他们觉得白酒太辣口了,更有可能从小到大,他们就没有感受到资格的粮食酒的魅力。

这也好,交际当中不喝酒可以喝茶、喝咖啡、喝饮料,甚至喝汤啊。不喝酒的人跟喝酒的人可以做朋友,酒可不是检验情感的唯一标准,甚至用酒喝出来的感情,今天看来相当不牢靠。

今天,泸州那一批能喝酒的老辈子们,都不得不收手戒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多数人大不如前,大家更注重养身,干了一辈子好不容退休了,不多拿几年养老金,都走了太不值得了。

除了酒厂人士和那些必须招呼应酬的人士以及确实爱酒肉朋友的人,大多数人都不会把必须喝酒酒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礼貌性的可以有,但是不少绝对的,所以再有人问泸州人是不是要喝酒才能交到朋友,是不是泸州人都能喝这样有点神戳戳的问题,可以直接告诉他,对头,你先喝一斤1573再来跟我讲话。

玩笑归玩笑,酒对泸州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但是沽酒客更希望泸州除了酒业继续良性发展的同时,其他综合能力都能不断提高,这才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