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书香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推荐:

《大山中的精灵》

本期编辑:李珩

朗读者 :南风

心语:想赠你春如许,想与你共享一堂“月色书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头发会跳舞,木鼓与神对话的灵逸圣地——西盟佤山,浩渺氤氲的云海,飘逸的雨丝,神圣的佛殿山,神秘的龙潭,飞跃的瀑布、古老的藤桥,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清澈无比的河流,还有那美味少有的佤族的稀饭、醇香醉人的佤族水酒……

今天的《月色书香》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神奇、原始生态的西盟佤山。

节目简介

西盟被称作“人类摇篮”。走进西盟,富于佤族民居特点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佤族民居建筑让人看到了古人类巢居的影子,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在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中,都值得给予重视。

民居建筑是每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建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一定时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反映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习俗及生存环境,是形成不同民族建筑、地方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佤人长期生活在山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摸索创造出了适应山地居住的特有建筑:“干栏式”和“落地式”竹楼。佤族人民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时期,也常因气候、地质等原因需要迁徙,加之民居建筑材料极易获得,因而搭建较简单,每隔3至5年就要重建。不过,这种建筑既可抵御虫蛇侵害,又可防潮防湿避洪灾,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原因,还利于通风散热。

佤族村寨一般建在背山朝阳的山坡上,建盖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9月左右,据说这一时期采集的建筑材料不易蛀虫。建筑材料有竹子、木料、茅草等,平面布局多为椭圆形。分为两层,底层作圈养家禽及堆放杂物用,上层住人,内隔2至5间不等,有卧室和客厅,客厅内设有火塘。墙壁和地板多是木制和竹编,因窗口较小,室内光线阴暗。

屋外有一晒台,供晾晒谷物和衣物用。外墙多用竹席围成,利于通风散热,非常适宜当地气候。其结构多采用人字木架,屋顶多为歇山式或四面坡,利于泻走雨水和增加散热面。这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的建筑,与亚热带的山野丛林环境相融合,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浓郁的原始韵味。

佤族作家、民俗研究者小红米:

对于这些关于佤族建筑群的描写,只是给外来人的陈诉。对我而言,从小生长在万木葱茏的原始山寨,在竹楼上跳上跳下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我们对真正的茅草、竹木建盖的老房子有着致命的宠爱与不忍舍去。虽然它人禽家畜同居,却和谐与自然,每天在叽叽咕咕作响的篾巴床上翻滚,鸡鸣与呼呼的鼾声此起彼伏;繁衍了一代一代的族人。

木鼓声与舂米的脚碓声、梦呓与歌声快乐着阿佤人,也诉说着从司岗出来的亲人,怀念离去的亲人!也颂唱着江三木落学蜘蛛在大树上建盖简单屋舍如大鸟巢的古老传说。

老家的茅草房,竹木结构,一般有三道门,除了正门外,另外两道门出去都是栈楼,可以晒谷子、衣物等东西,更是婆婆、媳妇们唠家常的悠闲地,也是孩子们跳来跳去,爬上爬下的练身手的好地方。

客人来了也一定钻出黑魆魆的正厅出来透一口气,一来看看主人家都晒着些什么,由此对主人的家境作个简单判断,因为佤族人家的粮仓一般是盖在距住房有一段远的菜园里建盖,据说是为了防火,以免房屋着火时不会把粮食全烧光。

你看,先民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土方法,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我也丝毫不觉得祖先们笨,更不觉得土,反倒觉得他们很聪慧,能从生活经验中学会防灾防火,以保平安!

月色凉凉,书香淡淡。

感悟文化经典,追忆逝水年华。

每晚22:00——23:00

FM88.7\FM91.8

与您相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特别说明:我们的配图、文字等部分来自网络,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U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