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元宵节刚刚过去,昨天下午,陪伴扬州人十多年的扬州讲坛,开坛了。首讲嘉宾:著名学者郦波教授;主题:明月诗里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明月里的中国这个题目,怕不是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扬州?何况是由“诗词男神”郦波来讲?果然,火了。

中国人爱月亮,从古诗词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甚至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但出人意料,郦波教授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当作一道数学题来证明。会玩。

郦波教授说:盛唐三大明月诗,扬州“占”二分。

盛唐有三大明月诗:《春江花月夜》《静夜思》和《望月怀远》,其中前两者与扬州有关。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扬州人,诗中描绘的,就是扬州的景色。

大家都会背诵的《静夜思》,是李白26岁时写于扬州。26岁的李白,首次仗剑辞亲,去国远游,就来到了扬州。在扬州,他住在旅舍里,适逢深秋时节,他看到月光照在院子里的井台上,在这一瞬间忽然涌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郦波教授说:月亮在西方文化中,有时代表美的,有时代表丑的,甚至是恶的,但在华夏文明中,月亮始终是美好的,是纯洁的,是中国文学的母题。西方文明是阳性文明,追求的是空间的张力,而华夏文明是阴性文明,追求的是时间的张力,这样的文明是时间的朋友,在所有的原生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延续至今。

讲座结束后,郦波教授接受了会客厅专访。

记者:郦波老师您好,您是第二次登上扬州讲坛了。您本人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又面向大众推广传统文化,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许多热门节目的嘉宾,在您看来,中华文化最吸引人的部分是什么?您最愿意把中华文化中的哪些部分带给大众?

郦波:我今天的讲座,其实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讲“明月里的中国”,其实是借着明月诗谈我们华夏文明的特质。说起来我们最应该了解自己,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存在着断层。作为传统文化研究者,尤其是文化史、文明史研究者,我觉得尤其要把民族这个时代的文明特质在每一个同胞的身上形成一种呼唤、共鸣,这种发自血脉深处的共性和共鸣,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您的微博有134万粉丝。

郦波:我的粉丝不多,但僵尸粉少。

记者:您的微博非常有特色,每天坚持更新,新诗旧诗双管齐下。您每天的工作十分忙碌,如何做到在这么忙碌的节奏中保持丰沛的诗意?

郦波:我的微博已经坚持十年,每天更新一条原创内容。最初是为了出版。后来我做中小学语文启蒙,我就想要给孩子们做个示范,要坚持写,哪怕每天一两句,也能有所收获。我是学者,不是诗人,但十年下来,我的诗集也出版了。我刚才讲,我们的文明是时间延续型文明,只要坚持下去,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力量,一定能够成就或者塑造你的人生。

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能每天都写一首呢?诗是要有灵感的。其实说老实话,我也不是每天写。我特别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有一次我去湖南出差,高铁要七个小时,我一路上写了39首诗,然后我每天发(笑)。

记者:古人说:“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古人有很大不同……

郦波:相同啊,我是在高铁上。

记者:也有不同,今天的孩子更爱电子设备,传统的书香离我们逐渐地遥远了一点。作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能不能谈谈如何让今天的孩子更好地爱上阅读?

郦波:我不反对网络阅读,但网络阅读因为技术的特色——超文本链接,导致碎片化阅读渐渐成为习惯。我们希望技术为人服务,可是技术是把双刃剑,当它强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可能会变成技术的附庸。比如说,你能说得清现在手机和你谁才是主人吗?从某种角度上说,手机绑架了人。现在的年轻人,有了电子设备,获得知识更方便了,可问题是,碎片化的信息蜂拥而来的时候,那个你,那个我,也会被碎片化。

我看你也拿着笔,我也喜欢随身带着笔。阅读纸质书和手写字,让我们在这个时代里画一个“结界”,让我们可以远离万丈软红。

我上大学的时候,四年读了一千多本书,可是现在,有时候一年才读一本书。越读越慢的时候,才体会到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在读书,而是你通过读书在读你。我现在看书一定要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写,有时候读了两行,写的比读的还要多。我认为,要养成两种阅读习惯:精读与泛读,精读为主,泛读为辅。泛读可以网络阅读,精读最好要依赖纸质读物,边读边写。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有非常巨大的帮助。

记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挫折,比如您也讲过一个故事,您第一次演讲的时候,只来了三个听众,但您还是非常认真地把演讲完成了。

郦波:我曾经说过,年轻人需要挫败学,学会从挫败中升华出成就感。我现在最多给五六千人做演讲,但第一次演讲,只有三个人,当时觉得非常挫败。我当时是讲师,刚做老师还不久,有一位知名教授和我同时演讲,就在我的楼上,结果学生都跑去听那位教授的演讲,我这边只来了三位学生。当时觉得怎么那么倒霉,教务处怎么这么安排?化腐朽为神奇,是人生的大智慧,可是这个过程往往是非常艰难的。面对这个情况,我还是认真演讲获得了他们的认可。通过这场演讲,我了解到,不要说三个人,哪怕你只影响了一个人,都是作为传道者的价值所在。那天晚上,巨大的挫败感转换成了巨大的满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上次来的时候,这儿(指咽部)有一个肿块,但我不愿意做手术,因为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会失声。对于我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快乐,远不如我在讲台上布道的快乐。但凡有损于布道的快乐,我的取舍非常明确,一定不愿意。

记者:现在肿块消除了?

郦波:对。我后来研究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说,最大的药,是自己的精神。所以我特别感谢那天晚上那场讲座,让我一夜之间从巨大的挫败感中升华出巨大的成就感来,那是我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刻,支撑我一直走到现在。

郦波教授为扬州榜读者题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好诗好人,四时好景在君旁

祝扬州榜读者牛年大吉

沧溟先生郦波 辛丑元夕

记者:非常感谢郦波教授,您的经历能够给我们的年轻受众很多启示。郦波教授您可以说是扬州市民多年的好朋友了,每次在央视转播鉴真国际马拉松赛事时,都能听到您的精彩解说。记得您曾经在转播中说过,“扬州是一座经得起航拍的城市”,为什么这么说?

郦波:其实和刚才说的文明问题一样,航拍,意味着不一样的维度。我研究地域文化,扬州文化是我研究的重要对象。扬州这座城市很独特,刚柔并济,它位于长江以北,却真正具有江南气质。扬马金标赛事,其实是对这座城市的气质、规划、布局、生活的全面检验,经得起站在更高的层面俯视,全面的审视,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记者:郦波老师说的经得起航拍,不仅仅是物理的层面,更有精神层面的肯定。

郦波:对,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