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霸君最近认识了小龙虾同学,他去年从美高退学,现在在家自学(homeschool)。要知道,退学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一般同学不想在家上Zoom学校,至少可以gap一年去追寻诗和远方,但小龙虾同学却冒着巨大风险,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让学霸君对他的想法十分好奇,于是对他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继续看下去吧!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信号:StooogesEducation

Q1 退学的原因是?

退学最直接原因就是熬夜上网课把我的作息全打乱了,顶不住。录播的网课至少可以拉进度条或暂停,但学校非要我们看直播,而直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首先,网络问题导致音质很差,我经常看到老师嘴在动,讲了一大堆而我一句话都听不到;直播的画质也很差,卡得跟PPT一样。

另外,我上课异常容易走神,所以我上课时会积极地接老师的话。如果老师上课没有互动,我就会开始疯狂分心,而网课几乎没法互动,这让我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

熬夜网课可能只是个导火索,根本原因是我觉得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我。

除了人太多以外,这所学校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直到我上了课才发现,很多地方设置得都不合理。比如学校只提供内容相对简单的课程,(AP物理C力学、比较政府、宏观经济等),但课程的等级划分异常严格,在别的美高只要上一学期的课,在我们学校要上一年,且只有高年级学生才能选。

课程内容简单,就很难区分出学生的学术水平,那怎么办?

老师只能通过加大考试难度来拉开分数差距。即使教学内容很基础,考试依然可以变成地狱级难度。比如一道题把计算不断重复叠加,考察做题者的细心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又或者,把大小考的比例调到总成绩的90%,一个学期只设置三个考试,一次没考好成绩就崩了。

虽然我的成绩并不差,但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即使分数考砸也很不服气。在我看来,这种功利的模式让学习的重心变成了机械重复,而不是通达理论并熟练运用,“求知”也就变了味儿。

求导大家都会,就看谁更细心了

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网课让我没法参加社团和体育活动,课余时间也无法和同学交流,失去了很多学校生活的乐趣,上网课的留学生们应该都很有体会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因为自己想逃避,所以才找了一堆又一堆的借口?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既然选择了homeschool这条路,我就要向前看。

Q2考虑过转学吗?

我在美国两年内上过三个美高,已经打消了我转学的念头,不想再浪费更多时间去寻找和适应新的学校。

前两个学校在密歇根州,是政府的交换生项目给安排的。体验就是,学术水平真的不行,差到什么程度呢?Niche上的排名只有C-,而且这种学校在美国还不算少,只是留学生一般不会考虑罢了,所以我在那两个学校里是唯一的中国人。大部分留学生读的都是寄宿制的私立高中,还有一部分拿绿卡移民的家长会给孩子安排较好的公立学校。

师资比较拉胯,很多老师的水平还不如学生——数学老师教不来微积分,有时还要我教他;英语老师没有听说过《月亮与六便士》,还在我做读书报告的时候发出嘲讽,“What a funny name”。

生源的问题也很大,不仅体现在学术能力和个人素质上,还在不同背景的学生展现出的三观和认知上。学校超过60%的学生是非裔美国人,剩下一大半是难民,大都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来。

很多同学混个高中文凭就出去工作了,顶撞老师,打架等行为时有发生。有位志向远大的西非兄弟想去当地的州立大学读书,他和我说,在他心中州立大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有喜欢战争且整天谴责中国迫害他们的老挝人、每天在油管上看中国老电影的泰国人和中东人…总之,各种奇葩我都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同班同学,用计算器算个位数的加减法

不过也是因为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当时我英文说得不咋地,遇上一群同样英语不咋地的同学,就不会因为怕说错而不敢说,甚至还能引起共鸣;而且因为学校里少数族裔(非裔、难民亚裔)占了很大比例,也就没有种族歧视的现象发生。

第三所学校是一所在佛州的私立走读高中。我寄住在一个哥伦比亚家庭,和住家的关系很好,他们也很照顾我,烧饭又好吃,还会教我西班牙语。他们家里收藏了很多有意思的书,我经常从书架上抽一本喜欢的书,跑到后院的泳池边上,把鞋一脱,脚泡在水里开始看书…退学后什么都舍得,就是舍不得住家,现在脑海里还是会经常浮现当时的美好回忆,不知道他们过得好吗。

圣诞节住家带我去罗德岛玩

Q3 读了三个美高的感受是?

素质教育虽好,但也不可盲目吹捧。素质教育本质上还是富人的游戏。孩子有条件去好的私立学校,上补习班,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个好的大学自然不是难事,但对于美国的工薪阶层来说,高昂的学费从一开始就阻断了他们的孩子上名校的机会。

我在当地一所小学做义工时遇到一个女生,她在当地最好的公立高中读书。我问她大学决定去哪,她说她拿到了Umich和本州州立的Offer,可是因为经济原因,她决定去镇上的“野鸡”大学读书。

我后来发现,负担不起大学学费在美国十分常见。我们所看到的名校学生,不是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学生就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精英,而他们之间再形成关系网,帮助下一代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阶级固化就是这么来的。做橄榄球运动员或流行歌手之后咸鱼翻身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普通家庭的机会仍然很渺茫。

Q4最近在做些什么?

退学后自己的时间多了起来,和小伙伴一起做了不少人文、哲学方面的活动与研究,实际上很多不错的比赛和项目并不需要“参赛学校”,个人完全可以参加,并且因为时间更充裕了活动和比赛往往准备得更好。在空余时间里我经常思考人生,一想就是大半天。

学习上我比以前有热情得多。我在Coursera买了个一年无限套餐,选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课,也制定了学习大纲。如果是简单的内容,我一周就可以学完一门。

不过,这种自学模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没有统一化管理后生活变得非常不规律,我几乎每天都在和拖延作斗争,也失去了写完作业以后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正反馈,于是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我也会因为自己和大多数人不在一条轨道上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是追求自由的代价吧。

Procrastination is my middle name.

Q5接下来的计划是?

读书,看电影,坚持运动,交朋友;做活动,搞比赛,准备标化考试,尽早开始写文书,申请大学,其他的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