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齐风文韵

我是在山城博山长大的。那里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尤其是过大年。 进腊月,人们开始繁琐而又劳累的“忙年”。过了大年,人们又忙活着“玩十五”。此时的博山城,到处张灯结彩、彩门盈街,锣鼓喧天、鞭炮遍鸣,山城一片欢乐喜庆的景象,人们迎春的喜悦尽在不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人过年图的是团团圆圆、欢欢乐乐;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盼着过年,为的就是“吃饺子、放火鞭、看扮玩”。包饺子是大人的事,放火鞭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只有“扮玩”是大人孩子都喜欢的事。

扮玩的花样很多,每年都会有新的节目出现,而传统项目也是每年都有改进,不会让你厌倦。说是扮玩,其实是各种杂耍的大组合、大展示、大表演,各个队伍都有绝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扮玩比看文艺演出更过瘾。

扮玩是以动的形式为主,锣鼓开道,沿街行游,在人多、场地大的地方打场表演,让扮玩达到高潮。另有满城的彩门、彩灯、灯笼和灯箱相衬托,让扮玩更有看头。

博山的彩门很有特色,两边立柱上的小玻璃橱展示着一些小物品,重头戏在中间的门楼上,那些会动的、会响的大展品都在上面。大街中间人山人海,驻足翘首望景观,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要说这彩门,还是企业扎的好,电机厂、美琉、陶瓷厂等单位的彩门最受欢迎。

夜晚的山城灯火辉煌,爆竹闪响、礼花飞天,锣鼓喧天、五彩缤纷的扮玩队伍姗姗而过,山城的正月真是美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山的扮玩不同于外地的“闹元宵”。外地的闹元宵活动一般是在元宵节前后,也就几天的时间。而博山的扮玩是从年后的初六、七就开始,忙活着扎彩门、做花灯,扭秧歌、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扮芯子、打花棍、车灯、武术表演……,一直到正月底才结束。所以,博山的老人们都说:“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

博山扮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明清时期为初盛,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盛。

记得六三年的春节,博山城特别热闹。博城公社和各街道居委会纷纷行动起来,把过去的祖传手艺端了出来,尽显其能,展现绝技。老传统的扮玩队伍群涌而出,都快出正月了,人们还意犹未尽,夜光下的西冶街、税务街、大街,新建一二路上,还拥挤着扮玩的队伍,热闹不减。

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小时候的正月里,常常是早早地就跑到西冶街南头等着看扮玩。街头有块算是比较大的场地,扮玩队伍一般都会到这里表演展示,整个博山城数这里最热闹。

四面八方来的队伍汇合在西冶街南头,那锣鼓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博山锣鼓非常讲究。一般由一面大鼓,八面苏锣、六面手锣、一个点锣,四对大跋,六对饶,四对镲,六对碰铃组成。博山锣鼓鼓点洪亮,鼓乐动人心魄,催人心花怒放。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鼓谱,离着老远就能听出来是哪家的锣鼓。李家窑的锣鼓最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扮玩就要先打场子,有了场子才能表演。看!那舞龙的队伍,龙头双眼闪闪发光,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随着龙头昂首前进,远远望去,真是龙腾飞舞,人显神威。人群速速后撤,场子在不断扩大。

若是晚上,舞火龙的打场子更精彩,抛火药者使得夜空团火爆起,有人对着昂起的龙头吹动玻璃喇叭,配有忽轻忽重的锣鼓声,让人惊骇。场面煞是壮观。

说起扮玩,我对“李家窑五只船”印象最深。项羽和虞姬的双人船最大,远看两人坐在船舱里文雅而又逍遥,可那是两个人背着背带提着五六十斤船体在走。给人以欢乐,玩者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打场子的时候,大船在急促地锣鼓声中“叫场”,四只小船跟随划桨人绕场跑动“促场”。船帘随风飘逸,丝绸坠饰甩抖,似船舶在海浪中飘泊,煞是好看。

西寨的龙灯火云只有晚上能够看到。龙灯上来之前,先有火流星打场子,孩子们各显其能,把手中的两个火球玩舞出大车轮、小车轮、满天星、苏秦背剑等数种花样,火星四溅,漆黑的夜晚闪出无数的流星飞火,站在街头的人们速速避闪。

鼓乐之后,忽见黑夜龙腾之上突有一团烟火似闪电当空爆起,昂起的龙头发出高昂尖厉的啸吟之声,鹤唳龙吟。锣鼓忽轻击忽急擂,雷声滚滚似天啸,两条龙灯姗姗入场,随抛火者扬出火花,龙头会迅速摆动的方向追逐,巨龙似欲腾云驾雾;看天矫盘旋,飞龙吐火盘柱,屈伸腾骧,极形尽态。手执云彩灯的孩子们,满场飞奔,营造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氛。这是扮玩里最精彩表演。

打花棍是博山的传统节目,多数是女孩子表演,有单舞、双舞、群舞数种形式。五颜六色的花棍在女孩子的手上、身上、腿上舞出各种优美的动作,相当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芯子”表演是淄博的特色。除了博山芯子还有周村芯子、南仇芯子。四位或八位抬芯人随锣鼓乐谱迈着碎花步前后走动,颠簸有序,使站在芯子顶端的小演员颤颤悠悠,衣裳长袖飘飘起舞,宛若天仙九霄下凡。

博山在传统芯子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发明。如抗芯子,是单人从腰间绑上铁芯,孩童被挑在头上部的芯子顶端,这样人物活动更加自如,只是抗芯人更加辛苦。

大庄“独杆抬芯子”是采用杠杆原理,将人固定在横杆的一端,杆中心为支点,另一端人为地起压、悬摇、放松,使骑在杆头的人起伏有致,舞动长袖,飘飘欲仙,颇象民间的荡秋千。

博山扮玩中最精彩的节目是踩“高跷”。踩高跷是一种秧歌类的民间艺术,《列子·说符》中早有记载,在中华大地流传甚广。所使用的械具简单,动舞好学,但要表演的精彩、动人却不是那么简单。舞者双足踩着木跷进行表演存在着一定危险,而且非常辛苦。

木跷低的也就三四十公分,我见过最高的达一米八五。高跷在街里的青石板路上行走十分艰难,它的平衡很难掌握,不能迈步大,也不能停顿。高的木跷两边都有专人伸着长杆,时刻准备着扶撑。高跷如此惊险、难踩,让表演更加亮眼。

博山的高跷以安上村为最古,相传已达百余年。安上村的"闹八仙”,八仙分乘八只大仙鹤立于高跷之上,行走在大街上十分扎眼。

高跷以队舞为主,伴有特技表演。如南关的矮跷“扑蝴蝶”、三元村的“百鸟朝凤”、 街北村的“叠罗汉”、镇东村“水漫金山寺” 等节目,尤其是老鳖头一伸一缩的,冷不丁会冲你伸过来吓唬你一下,让你不胜防。还有那扇动着两只硕大的翅膀的大仙鹤翩翩而来,犹如大热天有人摇着大蒲扇。

另外,十字路的“十二属相车子灯”也很独特。四个灯笼串在一起,随车轮沿不同方向旋转,舞者推车交叉穿行,时快时慢,夜色中闪烁着五彩曲线,给扮玩增添了不少乐趣。

博山是盛名的武术之乡,历史悠久,拳种流派较多,武术豪杰辈出,扮玩是武术爱好者们一展身手的舞台。十字路的武术最精湛,用行话说就是:“上武得道、中武入喆、下武精技”。只要有他们的表演,那准是人满为患,掌声不断。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打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武术中的奇门兵刃集健身,防身,表演,竞技于一体。一根绳索软中带硬加连着短木棍,两节三节叫棍,四节叫镋,七节九节叫鞭。

它们柔中有钢兼具能收能放、短小精悍且携带方便,是武术中最得心应手的兵器。尤其是三节棍、七节鞭快速灵活,刚劲有力,招法奇特,变幻多端,熟练地劈、抡、摔、打、盖、扫、截、抡、扫、缠、绕、挂、抛之技击,看的眼花缭乱,观众阵阵喝彩。

博山扮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

随着岁月的流失,和我离开的时间之长,那些美好都留在了记忆里了。

很想能有机会再回到那里看看扮玩。徜徉在孝妇河畔,感受山城的年味。

今年春节,正逢千古未遇的特情,只好看以后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