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临汾:元宵节——丁陶风情好热闹

2021年2月26日,农历辛丑牛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丁陶风情街的社火活动达到了颠峰。人流涌动,比24日雪后多了许多。当天上演的社火节目有威风锣鼓、南斗狮、大头娃娃、舞龙、腰 鼓、旱船、二鬼摔跤、舞狮、竹马、花腔鼓、襄陵斗锣、高跷走兽等12个社火节目。当天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赵雄村的传统节目花腔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横着看)

(照片横着看)

临汾:元宵节——丁陶风情好热闹

相关链接:花腔鼓是一种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传统民间鼓乐,据查证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艺人,其仅为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独有。它以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为一组,依人数多少分成若干组进行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演形式:在表演中,所有参与者都各自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其均无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配挂红、黑、长各不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在过去除五鬼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则以方巾裹头。在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色涂抹,更渲染得阴森恐怖,令人生畏,故民间“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民间鼓乐,曾先后参加了电影 《炮打双灯》和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舞台”等电影、电视节目的拍摄,在多项民间广场文化表演中获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展历史:说起花腔鼓要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已尽,阴府判官因感于太宗为国为民之情,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死簿,为其增加了寿数而触犯天条,依律当诛,但玉皇感其为民之初衷,从轻发落,给予游乡示众。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所动,回家后苦思冥想,七天水米未进,到第七日子时幡然醒悟,于是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这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精美鼓乐,后世为纪念他起名"花庆鼓"也称“花腔鼓”。

花腔鼓是民间打击乐,表演者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无锣和铙,这是与其他鼓乐队所不同的,另外在表演中还有判官、小鬼等进行仿阴府舞蹈,为节日增色不少。这一鼓种在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成为当地年节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被看作是扶正祛邪求宁保安的象征。此鼓于“文革”时期被禁,改革开放后,这一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又回到民间,重放异彩。

花庆鼓的曲牌主要有小得胜、大得胜、珍珠倒卷帘、风搅雪、风凰单闪翅、凤凰双闪翅、厦坡滚核桃、八仙过海、摘豆角、老虎呲牙、单蹩脚、双蹩脚等。

临汾:元宵节——丁陶风情好热闹

花腔鼓现已列为襄汾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