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地方都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兴化却在元宵过后的一天晚上热潮,俗称“十六夜”。

兴化人何以“外癖头”“端午不兴兴端六”?传说版本有二。一说,某年时为宰相的李春芳回家过元宵节,途中,官船耽搁了一天,因而错过了元宵。为了不让李春芳扫兴,父老乡亲在十六晚上一起为他补过元宵佳节,因此便流传了“十六夜”的习俗。二说,张士诚在戴窑起兵反元,后来被朱元璋战败。但是朱元璋因损兵折将惨重,迁怒于兴化戴窑,想再来兴化一带杀个回马枪,解气立威,时间就定在正月十五这天,目标为亮灯门户,理由是谁家门上有灯就说明谁家过得好,就杀谁家。刘伯温得知后,就装作仙家来到戴窑,叫当地人正月十五不要过元宵节,否则会有灭顶之灾。到了这天晚上,只有少数几户不相信刘伯温的人家点着灯。朱元璋派来的人一看,就冲着这几户人家大开杀戒。第二天,当地的老百姓发现后都惊呆了,从此,兴化一带闹元宵就开始回避正月十五,改为十六夜了。

兴化的十六夜怎么个热闹法呢?回忆起来还真挺有味道的。

最期待的是剥糍粑,即烙糍粑。用过年剩下的米粉做成黏烧饼或将团切成片,再用油糖煎成色香甜美的糍粑。“十六夜,剥糍粑;糍粑黏,买块田”,这歌谣中体现出人们对新的一年富足美满生活的渴望。

“炸老鼠眼睛”的说法让孩子们听起来感觉神秘兮兮的。其实就是从蚕豆、玉米等种子中拿出少量进行炒炸。炒炸了就说明熟了,炸的比例越大则说明种子的发芽率越高,种子是不会发芽的。迷信说法,这天家家户户炒豆子、炸麻花,会把老鼠眼睛炸瞎,春季农作物下种后可免遭鼠害。实质是过年的花生、瓜子等香嘴的零食全部吃光了,能吃上炒蚕豆、炒玉米之类的也是好的。

闹花灯中的花灯叫白果灯。十六晚上,一些小孩提着家长制作的各具特色的花灯,满脸映得通红,到街坊邻居家玩耍、炫耀,各家户主喜笑迎接,赠送“拜烛”,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预示光明灿烂、前程似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场面最大、最热闹的是“豁钝事”。晚饭后,成群结队的大人小孩聚集在场边、巷口宽阔处,用一抱干草,内夹子鞭,点火燃烧,一个跟着一个,轮番从火堆上带回跨越,旨在祛除晦气、遇上好运气。

离奇不过的是送桩子、送歪歪。十六晚上,总会有一帮好事者,为婚后未育的人家送桩子。桩,指拴公牛的木桩,隐寓男根、男孩。偷偷地拔走牛桩,用红纸包好,一帮人闹闹哄哄地塞到那对未育夫妇的被窝里。以后生了儿子,名字就叫“桩伙”。也有送碗的,这碗必须偷的是刘姓儿孙满堂人家的,因为“刘”与“牛”谐音。日后若生了男孩,名字则叫“刘碗伙”,也要与这刘家认干亲。更离奇的是为大龄光棍送歪歪(河蚌)。当晚,将事先备好的一只大河蚌用红纸包好,敲锣打鼓地送上门,塞到“新郎”的被窝里。这户人家笑逐颜开,燃放鞭炮,酒饭相待,以示“迎亲”。这样的活动都是非常熟悉了解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还得事先征得对方家人的默许,不可冒昧行事。

令人不解的“十六夜打亲戚”的说法。说是这么说,可没发现有谁家真的打过亲戚。正月十六算是新年的“挡子”,成人要复工,孩子要开学,再也不能走亲访友了。童年时代的我,曾发现一孩子正月十六这天仍在外婆家作客,当时好生奇怪:还做亲戚,咋不怕打的?“十六夜打亲戚”之说如同一种告示,一种催促,一种禁令,快刀斩乱麻,告别年气,复工复学。

在兴化,“十六夜”是春节的闭幕式,是一直盛行的祈求吉祥如意、向往美满幸福的传统节日,理应作为“非遗”项目予以保护并提出申报。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平台不持立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