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用的电灯的历史,只能说很长。早在1861年,英国殖民者就在武汉的租借用上了电灯,还在汉口成立了一个电力公司专门供英国人使用,不久之后俄、法、德、日的租借也用上了电灯。

可是就有很多人,作为大清当时的统治者,是什么时候用上电灯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话题,就有很多事情要说了。其实北京用上电灯的时间,比武汉、上海等地要晚的很多。

19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了圆明园,其实除了圆明园之外,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同等西郊园林,也而被洗劫一空。后来圆明园又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

从这里以后,大清的皇帝,再也不能像祖辈一样,没有事情就到圆明园等西郊园林去游玩,活动的范围大为萎缩,只能在紫禁城内转悠。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大清更加的不堪,在众多的不平的条约之下,兴起了洋务运动。就这样,大清朝开始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中外之间的交流众多,很多新鲜的事务,大量西方器物也从上海、天津、宁波等地租借,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

1875年,4岁的光绪皇帝登基,慈禧正式开始垂帘听政。1885年,光绪皇帝已经14岁,马上就要开始亲政了,慈禧就开始考虑,如果光绪亲政,自个应该去哪里居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一句话,不能委屈自己。按照当时的情况,重新修建圆明园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可是如果仅仅是重新修建一下西莞三海和清园,还是可以的,这里湖泊面积巨大,工程量也比较小,完全满足条件。

西苑紧邻紫禁城,即使以后退居幕后,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朝廷政事施加影响。于是西苑就成为慈禧退居幕后的不二首选之地。

于是1875年9月5日,慈禧正式下令,重新修建西苑。

按照当时内务府的档案来看,重点工程集中在,南海瀛台、中海勤政殿、仪鸾殿及北海镜清斋等处。

1888年的时候,仪鸾殿正式完工。

北洋大臣李鸿章,就将新物品“电灯”进献给了慈禧。

李鸿章的这种做法,并未是心血来潮,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慈禧支持洋务运动,从而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他还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用”思想,维护皇权的统治。

李鸿章建议,将有限的国力,优先集中在军工企业,交通运输、矿产资源、通讯技术方面,这个时候把电灯献给慈禧,就是想让他看到西方技术的强大。

那么在仪鸾殿,什么时候开始用上电灯的呢!

在档案《奉宸苑记事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是关于安装电灯锅炉的事情:

南海安设电灯锅炉房宜安在仪鸾殿西围墙外,壬字延年方为吉。谨择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丁卯宜用金匮,丙午时兴修吉。

这则记载中,说明了安装锅炉的地点,时间。可见这个锅炉,就是专门为仪鸾殿供电而修建的,就近建造,既可以减少管线铺设的费用,还可以减少电能损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文记载中,可以看出明年正月二十一日可以修建完成,也就是说在1889年的上半年,仪鸾殿就已经开始供电,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慈禧也用上了电灯。

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因为紫禁城改造的限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用上电灯,而是在修建万仪鸾殿之后,才在这个基础上,修建了锅炉发电机,才用上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