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延安中路1000号,这组裹夹在现代派建筑中间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群,并没有被时代淹没。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大理石装饰,高大雄浑,硬朗的浮雕,超过9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使这组建筑群将俄式传统美学发挥到极致。这组建筑群是上海展览中心。这是上海建浩2019年完成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之后,承接的又一项重要保护建筑工程。

01.

这座建筑,占据老上海人的恒久记忆

近日,建浩粉丝团来到修缮中的上海展览中心,实地了解建筑修缮情况。

据了解,修缮工程位于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北邻南京西路,南面延安高架路,东起威海路,西到铜仁路。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人流密集,是上海市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节点之一。修缮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主要对上海展览中心建筑单体外墙饰面、外门窗、外立面装饰及檐口线脚等立面特色装饰、室外立柱 、局部平屋面的修缮,序馆钢塔金饰面的保护修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上海建浩项目总监黄瑞麒介绍:上海展览中心为1955年修建,是入选2016年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之一,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曾经被评为1949-1989上海十佳建筑。2001年,上海展览中心主建筑进行了全面的大修改造。但是20年过去了,建筑的使用又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外立面采用的水洗石工艺,出现污损、裂缝等,亟待进行保护性修缮。

据介绍,针对保护性建筑修缮,房管部门非常重视,也非常谨慎,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修缮方案。方案明确了要对外立面污损部分进行修复,对镏金钢塔立柱及屋顶4个对称小塔金饰面屋顶重新贴金等。2001年维修时,耗费黄金就有5000余克。

↑上海建浩项目总监黄瑞麒在项目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为建筑遗产做“外科手术”

建浩粉丝团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在用高压水枪冲洗外立面,从已经局部冲洗完成的东一馆可以看出,明显的要比未修缮的清爽许多。据施工人员介绍,尽管清洗工作比较费时费力,但是要求水枪保持由远及近的冲洗方式,避免对建筑本身的破坏。
水洗石是指水泥及骨料的混合,抹平整,快干后,用水洗掉骨料表面的水泥,露出骨料表面。骨料有多种色彩的细石子,色彩用得最多的是黄色海米石。上海展览中心外立面水洗石骨料就是黄色海米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建浩监理人员在查看清洗后的立面。

针对裂缝的修缮,则采用填充密封法,在建筑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不少于20毫米和槽宽不小于15毫米的V形沟槽,然后用原工艺水洗石重新填补打磨,恢复原状,就像外科手术一样。

此外,对主塔、旗杆等进行除锈处理,重新除锈粉刷。另外塔身的金片要一片一片拆下来,进行清洗,要求非常高。

据黄瑞麒介绍,保护建筑的修缮和普通房建工程不同。对一个城市来说,上海的这些老建筑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生活情景,体现了当时的科技文化水平。比如上海建浩承接的一批保护建筑,包括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上海音乐厅、上海爱乐乐团、中共一大会址、 美琪大剧院、 中福会少年宫、 松江广富林遗址等保护建筑都承载了那一个时代的文化。上海展览中心的修缮,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组织业界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每一项修缮方案必须通过专家审批,才能出图,才能施工。我们监理项目部的老法师也下了很多功夫,尤其是在修缮细节处理上,严格要求,将精品意识贯穿工程修缮的全过程。

↑主楼钢塔的内部情况。

↑主楼钢塔入口。

↑上海建浩监理人员在攀上主楼铁塔。

03.

优秀保护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1954年5月4日 ,中苏友好大厦动工兴建,至1955年3月建成 ,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厦主楼塔顶熠熠的五角星是50年代初上海新的制高点——中苏友好大厦的象征。该施工为预先做好的22节、51.8米高的钢塔,采用起重工具逐节提升焊接,将钢塔由地面升到屋顶。再用一套安装架和固定尖塔方向用的轨道,将这颗直径4米,由钢框架制成、外覆红色玻璃的“五角星”送至109米高空,这成为当时轰动上海的新闻。在那个时期,上海建筑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楼宇的建造高度,不能超过苏联老大哥这颗熠熠闪耀的五角星。

↑主塔顶的五角星是上海五十年代的制高点109米。

1968年,中苏友好大厦改名为上海展览馆,1984年改称现名——上海展览中心,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建筑。1999年10月该建筑被评为新中国五十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

鸟瞰上海展览中心犹如一架展翅翱翔的飞机,大厦由前苏联建筑艺术家安德列耶夫设计,为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大厦座北朝南,正南为广场,有音乐喷泉。主楼矗立正中,上竖镏金钢塔,与主塔相辅辉映,金光灿烂。大厦展厅及附属建筑,层层往后延伸,衬托出整个建筑巍峨雄壮的气魄。30多年来在这里召开过各种展览会,也举办过出口商品交易会。

以下为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场馆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