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研乎 ↑↑↑

本文来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环球学术、双一流高校、募格学术等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再添赵一璋达巍2名强援!

2020年,已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获得长聘教职的赵一璋加盟清华大学,担任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赵一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士(2011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硕士(201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学硕士(2014年)、社会统计学博士(2018年)。博士毕业之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担任教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健康不平等、定量研究方法等。

工作经历

2020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长聘教职)

2019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统计学系,讲师(兼任教职)

2018年-2020年,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政策学系 & 纳菲尔德学院,博士后

2017年-2018年,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政策学系,助理研究员

教学经历

2020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变迁的定量分析(秋季学期,课程编号SI0266)

2020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SI0303)

2019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应用统计学(春季学期,课程编号SOST10142)

发表成果

Heath, A. and Zhao, Y. Occupational Mo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V. Iversen, A. Krishna and K. Sen (Eds.) Social Mo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s, Methods, and Determina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Gugushvili, A.,Zhao, Y.and Bukodi, E. (2020).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Mobility and Smoking: A Study of 20 European Countries Using Diagonal Reference Models. Public Health,181,94–101.

Zhao, Y. (2019). Do the Most Successful Migrants Emulate Natives in Well-Being? The Compound Effect of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Mob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70(5), 1874–1903.

Zhao, Y. and Heath, A. (2019). What Works to Boost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within Local Areas: A Report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http://csi.nuff.ox.ac.uk/wp-content/uploads/2020/02/MHCLG-report_FINAL_NuffieldReport.pdf

Gugushvili, A., Zhao, Y. and Bukodi, E. (2019). ‘Falling from Grace’ and ‘Rising from Rag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Mobil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22, 294–304.

Zhao, Y. and Li, Y. (2019). Differential Acculturation: A Study of Well-Being Differences in Intergenerational Social Mobil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China. Sociology, 53(4), 724–743.

Li, Y. and Zhao, Y. (2017). Double Disadvantages: A Study of Ethnic and Hukou Effects on Class Mobility in China (1996–2014). Social Inclusion, 5(1), 5–19.

据悉,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12年。

官网介绍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发端于20世纪初,曾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创立与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卓越贡献。2012年,在清华新百年的起始之年,为更好地推进学科建设和服务中国社会发展,在原人文社科学院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秉承“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传统;倡导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探讨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努力引领和推动形成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科学新理论与新方法,为应对重大社会挑战提供新思路。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5人,其中专职教师82人,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32人,助理教授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绝大多数教师在世界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学院设有社会学系、国际关系学系、政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同时下设多个跨学科非实体研究机构和计算社会科学、实验社会科学两个科研平台。

学院立足扎实的基础和通识教育,倡导多元化、国际化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宽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力,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社科人才。依托学科交叉的巨大优势,学院在多个前沿领域和重大社会发展问题上形成了多元发展、各具优势、相互支撑的学术团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