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时隔四年,国家公布了一份含有20座城市的名单。

2021年2月24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明确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规划,并公布了包括青岛在内的20座城市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份规划中青岛除被明确为枢纽城市外,还在多个国家级交通网中被“点名”,足见青岛战略节点的“成色”。

透过这份榜单,同样也可以看到青岛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例如此次未能入列国际航运中心,所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仅仅只是组群类别等。

后续,青岛究竟该如何发力,才能让国际性枢纽的定位名副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凰探第785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多次点名!国家新规划力挺青岛

2021年2月24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根据《纲要》显示,未来15年乃至30年,我国将要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线网总规模合计将达到70万公里左右。

同时,《纲要》中也提到未来中国将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并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纲要》的正式对外公布,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也已明确。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同时,《纲要》也明确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其中,青岛被多次“点名”。

6条主轴中,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共有四条路径,其中路径1为北京经天津、沧州、青岛至杭州;7条走廊中,京哈走廊共有两条路径和两条支线,支线1为沈阳经大连至青岛、京藏走廊共有两条路径,路径2为青岛经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西宁至拉萨。

而在提及青岛的这三条交通网中,也分别构建起了青岛北上、南下、东进以及西行的通道,足以体现青岛枢纽的作用。

在被明确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后,青岛不仅将获得国家层面政策力挺,而且可以导入越来越多的外部优质资源,使其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那么,国家新规划为什么选择了青岛?

为什么是青岛?

与2017年发布的“交通十三五规划”相比,此次共有5座城市在“十四五”期间新晋升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分别是南京、杭州、沈阳、青岛以及海口。毫无疑问,这五座城市就是“十四五”期间交通强国建设最大的“赢家”。

能够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自身的交通基础,包括航空、高铁、海港、河港、公路等。

具体来看青岛,作为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经济领头羊,对外开放是青岛最大的优势所在。

坐拥青岛港这样一个北方地区重要的港口,对日韩也有较多的外贸往来。随着RCEP的签署以及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落地,青岛港口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放大。无人自动化码头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也对青岛交通领域硬实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而在航空领域,根据《2019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位列第16位,进入前20名。

且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最高等级4F级的胶东国际机场即将在今年投入运营,届时这座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届时将进一步带动青岛的交通发展,进而提升青岛的枢纽定位。

而在高铁领域,2020年通车的潍莱高铁,在让平度接入全国高铁线网的同时,也让青岛成为省内首个县县通高铁的城市。此外,连淮扬镇铁路以及盐通高铁的通车,在与既有青盐铁路形成有效衔接的同时,也进一步缩短了青岛与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公路领域,新机场高速二期、明村至董家口高速、潍青高速等43个公路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将在2021年推进建设。越来越完善、密集的公路线网织密了青岛市内与市外的交通线网。

回望“十三五”时期,交通领域一次次的突破,支撑起了青岛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也让青岛此次入列名单更加具有“底气”。而青岛此次能够入选,除了客观条件日臻完善外,同样也源于这座城市主观上的努力。

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时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曾恳请将青岛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但在随后山东省披露的《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却明确支持济南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内陆开放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颇为玩味的是,此番国务院公布的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中,整个山东省只有青岛一座城市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经被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九座城市,同样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之中。

诚然,晋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青岛城市发展能级的一次提升,也是青岛迎来的又一个发展机遇。但在利好之外,青岛同样也要直面自身存在的不足。

如青岛所处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在此次下发的《纲要》中,仅被明确为“组群”的定位,距离成为最高等级的“极”还有一定的差距,青岛还要继续发挥自身的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青岛虽然一直在努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但在这份《纲要》中同样未能入选。

客观来看,这些不足都是青岛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青岛如何发力?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依托“十四五”时期最新“交通强国”规划落地的利好,青岛被明确为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得以再度提升,迎来了崭新的机遇。

但在利好之下,并存的隐忧也暗含了青岛接下来要发力的方向

首先,虽然此次未能入选国际航运中心,但青岛还是应该坚持走既有发展道路,继续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并坚持对标上海这座已经被明确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在比较中寻找差距与不足,并明确补强方向。

同时,由于《纲要》明确要“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其中列出的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包含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这将有利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于青岛这样已经具有较强航运枢纽优势的城市,将有机会进一步深化开放。

随着市北区锁定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发展目标,青岛也可以把市北区作为突破点,持续推进邮轮港区建设,以点带面地从软、硬件两方面,完善航运中心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其次,虽然青岛近年来高铁线网已经日益完善,但通往国内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时间仍然较长。尤其是最高运营速度只有200千米/小时的青盐铁路,严重影响了青岛南下长三角腹地的效率。

因此,接下来将要修建的京沪高铁二通道,便成为青岛拉近与主要城市群距离的关键。好在,青岛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已开始发力。

日前,青岛高铁建设再度迎来新进展。新建青岛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将于2021年内开建。通车后,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级城市群间的时空距离将被进一步缩短,铁路枢纽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青日高铁、潍烟高铁等项目的建设,也将让青岛内联外通的进程再度提速。

最后,除了面向国际、国内的航运和高铁等交通设施建设外,青岛同样也要补齐在省内尤其是胶东地区交通领域的短板,着力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在此次发布的《纲要》中将“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写入其中。那么,建设高速磁悬浮,青岛有机会吗?

2018年10月,山东省政府网站公布关于《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其中提到发展以磁悬浮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列车通道,先期将谋划在青岛、烟台间建设磁悬浮线路。

随后的2019年5月,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国产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显然,青岛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担磁悬浮高速列车的前期试验任务。

众所周知,“高铁时代”加速了各种优质要素的顺畅流动,带动了一批城市的崛起和产业集聚。速度更快的“磁悬浮时代”,则将进一步缩短城市间的通勤时间。

未来,一旦青岛与烟台间开行磁悬浮高速列车,将进一步拉近自身与周边地市的时空距离,着力增强青岛对于胶东经济圈的辐射力与通达程度。

当然,比起目前还处在规划阶段的磁悬浮,青岛在交通领域增强对胶东五市辐射力更切实可行的方式,还是轨道交通。

事实上,青岛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前期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预留了向周边地市延伸的条件。

如8号线有望西延至高密、11号线预留延伸至海阳的条件、正处于规划阶段的地铁14号线(青平城际项目),计划衔接拟建的潍烟高铁,加强与烟台莱州市的联系……

看到了自身短板与不足的青岛,围绕交通领域的项目群建设已然火力全开。

未来,要么留下往来优质要素,要么扮演路过角色被“虹吸”,置身于“十字路口”的青岛,显然到了奋力一搏的决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