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我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苦力出身的商贾。”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原香港大学校长、历史学家王赓武说的。

类似的话,艾德里安·泽查也说过,此人不仅满世界开豪华酒店,而且认识大部分当代大亨,他说:

“很难在一代之内就成为教父,因为这不是一个经济开放的社会。”

他口中的“教父”,不是指意大利黑手党,而是指商界大佬。

出身寒门的大佬,确实不多见,很多人会想到刘强东,以及更早之前的俞敏洪。

这两人“寒门逆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1992年,刘强东把500块钱当宝贝一样缝在内裤里,一人独自赴京求学,那种土得掉渣的气质,和当年扛着两麻袋行李走进北大的俞敏洪差不多。

但很多人不知道,俞敏洪虽然出身贫下中农,他的母亲李八妹却不是一般人。

当年,李八妹凭着雷厉风行的作风,成了生产队妇女主任。到了80年代初,也就是俞敏洪念大学那会儿,她已经办起了矽钢片冲压厂,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出身农村的刘强东虽然没有野心勃勃的老母,但其父母也没有埋头种地。

早在1983年,刘父就花2000元买了一艘排水量9吨的船跑运输,他把煤炭从徐州运到扬州,又把瓷器从扬州运到徐州。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船从9吨变成20吨、80吨、100吨。当时年幼的刘强东还问父母:

“为什么我们家不买更多的船,办一个船行?”

一个小屁孩惦记的居然是办船行,而不是“晚上咱们家吃啥?”可想而知,家境应该不太差。

1996年的大年初一,身上只剩1.4元的刘强东之所以冒着大雪从人民大学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体育大学蹭了两顿饭,并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他发过誓:

“绝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钱。”

别忘了,大强子一直就是个很倔强的娃。

当然,大四创业开饭馆的时候,大强子还是从父母手里拿了几万块,再加上自己兼职赚来的十几万,才盘下了一家川菜馆。

如果连刘强东和俞敏洪的出身也并没有多穷困潦倒,就更别提什么高干子弟柳传志、上海滩富商之子曹德旺、大地主和泰国著名侨商之后黄光裕、水泥大王之子王兴、教育界名流之子任正非、杭州文化界名流之子马云......

对于财富,富豪有两句著名的口头禅:

一句是:“我不在乎钱。” 另一句是:“想当年,我白手起家……”

就连从小住联排别墅的王石,也喜欢讲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

1983年,王石曾在深圳贩玉米。

为了把北方的玉米卖到香港,王石跑去广东海运局,让他们特意开辟了一条航线。

这事一般人估计连想都不敢想,但王石不一样,因为他的父亲是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母亲是郑州火车站副站长,而他当时的岳父不姓田,而是广东省委副书记王宁。

但在王石眼里,贩玉米凭的是自己的本事,那300多万是他“下海挖的第一桶金,干干净净”。

这么一捋,所谓的“寒门逆袭”,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

也不能这么说,真正意义上白手起家的富豪虽不多,却也有,我能想到的是这三个人:

霍英东、王传福、许家印。

因为,他们小时候,真不是一般的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在大佬圈,如果搞个什么“童年比惨大会”,霍英东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实际上,直到6岁以前,霍英东都没有穿过鞋。

这一是因为霍家太穷,二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水上,穿鞋纯属多此一举。

1923年,霍英东出生在香港的一条小舢板上。

霍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海上,靠帮人在海上运输货物为生,一家人吃饭睡觉全在船上。在南方沿海地区,这种人家通常被称为“疍家”,意思是,像蛋壳一样漂在水上,随时可能被海浪吞噬。

霍英东对他的父亲也没什么记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歇业过年。

那天,霍父难得心血来潮,说想上岸走走。

为了体面,也为了“入乡随俗”,霍母特意为丈夫买了一双鞋。霍父别别扭扭地穿上鞋子,浑身不自在,而霍家大大小小也像看马戏一样看着霍父评头品足,笑作一团。

之后霍父就上岸了,他游来荡去地走了几圈,觉得肚子饿了,便钻进一家小食店。

等到店家把米粉端上来,霍父鞋子一脱,像往常一样光着脚蹲在板凳上吃了起来。吃完一抹嘴,他就走回了船上。

看见父亲光着脚回来,霍家几兄妹连忙问新鞋子哪去了?

霍父挠了挠脑袋,这才发现自己把鞋子落在了小食店,大家听了,又哈哈大笑。

后来和别人说起这件事,霍英东还为父亲辩解:

“这不能怪父亲,因为我们水上人家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父亲在世的那些年,霍家虽然清贫,日子也能凑合。但身为水上人家,福祸总是无常,因为对他们来说,明天和海浪,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1930年的一个夏日,霍英东和小伙伴们在海边打野壕。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骤来。

霍英东撒丫子往自家船艇停泊的地方跑,等跑到船边,他几乎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

港湾里一片狼藉,霍母披头散发地抱着一根残橹,跪在岸边对着大海哭号,而霍家的那条船,就像一片落叶,被海浪抛上抛下……

那场台风,夺走了霍英东的两个哥哥。

患有淋巴癌的霍父经不起失子之痛,身体越来越差,几个月后,也撒手而去。

那一年,霍英东7岁。

他还有一个9岁的姐姐,一个5岁的妹妹。

霍母带着三个小孩,此时她已无钱为丈夫料理后事,只能将其草草地葬在青衣岛的一块荒坡上。孤儿寡母在荒坡上哭完,便在香港的街头游荡,因为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人介绍,他们住进了湾仔石水渠街。

石水渠街是一条100米左右的斜街,它的旁边,就是著名的皇后大道东。

很多年后,当罗大佑看到“皇后大道东”的路标,他灵感如泉涌,后来他唱了一首歌,名字就叫《皇后大道东》。

其中有两句意味深长的歌词: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照买照卖楼花处处有单位”。

香港不再是原来的香港,而霍英东也不再是光脚的霍英东。

30岁那年,霍英东发明“楼花”(类似于现在的首付+分期付款买房),不仅自己赚得满盘金,同时也掀起了香港地产业的第一波浪潮。

而这位发明了“楼花”的地产富豪,当年就住在皇后大道东旁边的石水渠街贫民窟。

这多少有点传奇,也有点讽刺。

皇后大道东旁边的石水渠街,虽“临近豪华商圈,坐拥城市繁华”,实际上却是个地狱般的贫民窟。

当时七岁的霍英东住进去的那间房,只有大约20平米,却塞了50多人,房子破旧不堪,床是三层的,床之间的空隙处还满满当当地摆着帆布床。

有时霍英东放床板的地方被人占去,他也只能拿着床板,铺在骑楼的花盆架处凑合一晚。

因为人员过于密集,而且房屋通风不好,贫民窟里半数人都患上了肺痨,每到深夜,咳嗽声就此起彼伏,听得人心里发毛。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霍英东一家一住就是五六年。

直到1995年,那时石水渠街的贫民窟已翻新,霍英东故地重游,当年贫民窟内的阴暗、潮湿、闷热、腐臭,仿佛还历历在目。

2

霍英东应该算是香港富豪圈中童年很惨的了。

如今香港的“六大家族”,很多都说自己生于困顿,起于微末,但他们的家底我异常清楚,真正称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只有霍英东。

大陆富豪的出身,往往也不算差。

文章开头提到的柳传志、任正非、王石等人就不用说了,就连工人阶级出身的董明珠、黄峥、李彦宏等人,童年也未必有多困顿。

因为那时的工人和现在的“工人”不是一码事,那时的很多工人,堪比现在的“城市中产”。

比如说李彦宏吧。

在BAT的创始人中,他出身最为寒微。

他的父亲在晋东化工厂烧锅炉,母亲是皮革厂女工,谈不上多富裕,但吃穿不愁。

李父虽然是工人,但小时候念过私塾,后来也一直酷爱看书,所以李家家风很好。后来李家5个小孩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李彦宏和三姐李秀玲,更是学霸中的学霸,他们先后考上了北大。

比工人阶级出身还要低的大佬也有,最典型的应该是比亚迪的王传福和恒大的许家印

这两人确实是出身“寒门”。

先说说王传福的童年。

1966年早春的一天,一位面色蜡黄的木匠走在安徽无为县一条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他急匆匆地赶回家,因为他媳妇又要生了。

回到家不久,接生婆就把一个男婴送到他的跟前。

这个男婴后来被取名为王传福,其寓意是希望他能为家庭带来福气。

王传福排行老七,上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王传福的父亲是村里的一位木匠,靠着祖传的手艺帮乡亲们打打家具,做做嫁妆,赚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那虽然是个不太平,也不富裕的年代,但凭着一份手艺,王家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但王传福十三岁那年,王木匠被病魔拖垮,撒手走了,留下了8个儿女,还有4间破瓦房。

困顿之下,王传福的母亲做出了“去女留男”的决定:把五个大女儿都嫁人,小女儿送养。

王传福的哥哥王传方则主动提出休学,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看到家里依然拮据,王传福也动了休学的念头,母亲痛哭:

“家里就剩你一个人读书了,我不能对不起你爹。”

因为王传福的父亲自己虽然没啥文化,但一直就坚信,读书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但没过两年,也就是王传福参加中考的那一年,母亲也去世了。暑假的一天,王传福一边帮哥哥做事,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出路,他对哥哥说:

“哥,要不我也回来赚钱,早点给你娶个嫂子。”

王传方一听,又感动,又生气:

“我当时退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你读书,将来能有出息?!”

王传福不敢再提这茬儿。到了九月开学,他就卷着席子、被子,带着木箱,去县里的高中报了名。

后来,王传方靠着自己的努力,还是娶上了媳妇。王传福的嫂子名叫张菊秀,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姑娘。

每到周末,张菊秀就会为小叔子王传福炒上几罐咸菜,准备一袋大米,这就是王传福接下来一周的饭菜。

王传福的哥嫂都是能吃苦,也很能干的人,所以很多年后,当王传福把比亚迪做得风生水起,其哥嫂依旧一路为他保驾护航,掌管着比亚迪的后勤部门。

1983年,当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王传方激动地流下了老父亲般的泪水。

后来王传福去了长沙,张菊秀发现丈夫经常像丢了魂一样,便问他:

“你弟一走,你就没魂似的,这是怎么了?”

王传方终于吐露了心声:

“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他跑那么远,我不放心啊。要不……我们也搬到长沙去?这样既可以照顾弟弟,也能把我们的生意做大一点。”

张菊秀一开始还反对,最后还是同意了。

不久之后,在中南大学附近一条小小的街道上,王传方夫妇俩租下了一个小店,继续做起了小生意。

在王家俩兄弟眼里,任何时候,一家人总是要齐齐整整地在一起。

哪怕是后来王传福成了富豪,他也要把哥哥嫂嫂接过来住对门。

3

许家印的童年,和王传福差不多。

1958年的秋天,许家印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个叫“聚台岗”的小村庄。

但这个几代单传的男孩,并没有选择一个好的出生时机,因为不久之后,中国就迎来了那场长达三年之久的大饥荒。

而他出生的地方,又穷得叮当响,很多村民背井离乡。

为了给家人补充营养,许父经常跑地里去挖野菜。

有一天,也就是在许家印出生不久后,许父发现自家的半壁房子快要塌了,于是爬上横梁去修补,却不慎摔落,自此在行动上有了不便。

结果到了许家印一岁那年,他的母亲又因为患上败血症而不治身亡。

不过好在许家印有个勤劳又慈爱的奶奶,自此,她就担负起了照顾孙儿的责任。

这个勤劳质朴的老奶奶会酿酸醋,为了贴补家用,她经常把醋挑集市上去卖,而年幼的许家印也经常陪奶奶去集市卖醋。

那时的醋很便宜,一瓶只卖一两分钱,一天也只能卖个几毛钱。

但正是这段经历,让许家印对商业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让他练就了一身叫卖的本领。

所以16岁那年,当他和堂哥去集市上贩卖苹果,凭着这身本领,他一下就赚了十几元钱。

其实,在许家印刚出生不久,一向迷信的许父就把一位算命先生请回了家,并好酒好肉地款待。

酒足饭饱之后,算命先生一抹嘴上的油,说:

“你儿子将来是有本事的人,你们许家在他这一代要翻身啊……”

听完这一席话,许父心满意足,觉得这顿酒肉总算没有白费。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承受的期望越高,表现就越好”),算命先生的预言应该对许家印产生过正向影响,不然他不会在几十年后,还经常提起这句话。

许父自然是对儿子充满期望的,而奶奶也对他极为疼爱。

据许家印说,每次放学,奶奶都会坐在门口的石头上等他,然后给他洗脸,拿好吃的。

许家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当他把刚学会的那句“我爱北京天安门”念给奶奶听,奶奶兴奋得忘乎所以。

在许家印的老家,仍挂着一幅奶奶的素描画,这画是许家印念中学的时候画的,他不仅给奶奶画像,还画过大山、老虎、公鸡……

少年时的许家印不仅酷爱画画,还喜欢搞各种小发明。

念小学那会儿,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所在的小学是间没有窗户的茅草房,学生们就蹲在一个泥墩子上听课,做作业。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而且到处是烂泥。

后来上了中学,睡的又是大通铺。宿舍的墙上挂着竹筐,里面放着窝窝头。

这些窝窝头,就是许家印全部的粮食,冬天可以吃一周,夏天只能吃三天,有时窝窝头上长了毛,洗洗照样吃。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许家印就被冻得直哆嗦,早上起来还要啃冻得发硬,甚至带着冰碴子的窝窝头。

寒冷难忍,爱搞小发明的许家印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火炉。

自从有了这个小火炉,每天早晨他早早地就起床了,然后把炉子拿到屋外,将干柴点燃,再把煤炭放进去。

等火烧旺了,他不仅可以捧着炉子烤火,还可以把窝窝头烤热了再吃。

许家印还搞过很多其他小发明。

为了方便看书,在小学学了点自然知识的许家印就决定自己做一个手电筒。

那阵子,每天一放学,他就扑在垃圾堆里,翻找一些废旧电池、电线、铁片、铁丝……回到家后,他把铁片抵在电池两端,再用电线把铁片固定住,又将废旧电线剥了皮,内线连在一起。

一通捣腾,当他用手去触碰,果然感受到了一股电力。

不过他又傻眼了,因为他发现这手电筒没法儿亮,因为没有灯泡。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飞奔至垃圾场,邻居见了,打趣道:

“家印啊,你这是赶着去娶媳妇?跑这么急……”

许家印也懒得理他们,又扑到垃圾堆里开始拼命翻找。

找了几天,他总算找到了一个有灯泡的废旧手电筒,有了这个灯泡,许家印自制的手电筒,终于亮了。

我看过一本很权威的育儿书籍,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孩子的教育不宜过早,而要让他们自己探索,做做小玩意,垒垒沙子城堡......

这些需要创造的事情,能锻炼孩子的神经元,长大后受益匪浅。

许家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圈内人对他的评价是脑子好使,动手能力极强。

在深圳中达的时候,他深得领导喜爱,号称“百事通”,待人处事八面玲珑,连维修家电之类的事,也一学就会。

这样的人,遇上贵人的概率当然也大了。

4

霍英东、王传福、许家印。

此三人都不是一般的大佬。

霍英东曾是香港当之无愧的商界领袖;

而2009年,王传福也成为了中国内地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的双料首富;

2017年,许家印又以391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

他们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曾在贫穷中摸爬滚打过的超级富豪。

这一百年来,有人通过代际传承不断积累资本,这虽然是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人起于青萍之末。

但问题是,不仅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类的贫富也并不相通。

比如说,地主的“富”和土匪的“富”不是一码事;甚至胡雪岩的“富”和曾国藩的“富”,也不是一码事。同样,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人有千千万,霍英东却只有一个。

事实上,霍、王、许三人的童年虽然困顿,但在困顿之中,又隐藏着一些异样的东西。

对于幼年的霍英东来说,摆在他面前的人生灰暗得不能再灰暗,能在肺痨横行的贫民窟活下来,已是万幸。

但偏偏,他那刚强如铁的母亲,为霍英东的人生撕开了一道亮光。

霍英东的母亲霍四婶,和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一样,都不是一般的女性。

1978年,16岁的俞敏洪连续两年参加高考都落榜。

俞敏洪本没有机会继续复读,但李八妹独自跑到了县里去找关系,最后居然把事情办妥了。当李八妹摔得满身泥地从县城走回家,俞敏洪没得选,因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拼了命地考大学,不然他枉为人子。

后来直到新东方办得风生水起,俞敏洪依然对母亲又敬又怕。

有一回,新东方三巨头(俞敏洪、王强、徐小平)在饭店吃饭,王强和徐小平听到包间外传来李八妹骂俞敏洪的声音,于是打趣道:

“你能不能在老太太跟前硬气一回?”

俞敏洪被激得没法儿,只能鼓起勇气走向门口。

结果门一开,俞敏洪就“噗通”一声跪在了母亲的跟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俞敏洪和母亲

霍英东的母亲霍四婶,和李八妹也一样,也是个狠人。

当年,丧夫的霍四婶为了养活三个小孩,她像个汉子一样回到海上,继续做海上驳运,风里来雨里去,后来也做出了一点成绩。

霍英东这才能安心念书,并考入著名的中学——皇仁书院。

朝鲜战争期间,霍英东之所以能抓住西方封锁大陆的机会往大陆运送物资,并迅速崛起为香港新贵,正是因为当时霍四婶手握很多条船,而且熟门熟路。

那次发迹,霍英东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霍英东对母亲也一直是又敬又畏。

后来霍英东和何鸿燊在澳门合伙开赌场,霍四婶好赌,为了方便赌钱,她干脆在赌场谋了一份差事,专门负责赌船的水上安全。

有时输了钱,她就向公司拿钱,堂大佬告诉她:

“英东交代,不能赌太大,不能再拿钱了!”

霍四婶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你不听我的话,就听英东的?!”

搞得对方战战兢兢,连祝寿都不敢出现。

后来,霍英东又带老母亲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玩。

霍四婶喜欢吐痰,她一边赌,一边往地上吐痰。霍英东站在旁边,又尴尬,又不敢说母亲,只能拼命往侍应生手里塞钱。

霍英东和母亲

霍英东和俞敏洪的母亲,都是典型的“虎妈”。

这样的“虎妈”,有时虽然让儿子很没面子,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母亲,霍英东未必会成为霍英东,俞敏洪也未必是现在的俞敏洪。

在灰暗的童年阶段,这样的母亲也许是他们唯一可倚仗的。

比亚迪的王传福虽然没有刚强如铁的母亲,却有温情如父如母的大哥大嫂。

当王传福生出休学的念头,他们及时劝阻,后来又一路护送到长沙。

而当王传福大学毕业后面临着两条路:

要么就业,要么继续读研。

哥哥嫂嫂又坚定地支持他读研,并追随弟弟的脚步,把生意又挪到了北京,继续扮演守护者的角色,而他们自己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后来,王传福辞了铁饭碗下海创业,他又卡在了融资上。

此时,他想到了表哥吕向阳。

吕向阳是个商界奇才,他曾在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工作,后下海从事地产和纺织品贸易,财富也实现了大爆发。

当走投无路的王传福找到吕向阳,吕向阳笑着劝他:

“表弟啊,商场上的事可不是你们搞技术的人玩的,里面的水深着呢。你还是做你的国家干部吧,操那份心干嘛?”

王传福嚯地站起来,说:

“表哥,我已经辞职了,现在是有钱得干,没有钱,我也得干。”

之后,吕向阳借给他250万。

那时是1994年,正是在那一年,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王传福也有“三个帮”,那么他的哥嫂和表哥吕向阳,必居其中。

此外,无论是王传福,还是许家印,他们都在一个很微妙的时间节点抓住了同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考。

1983年,王传福考上了中南大学。

早在1977年9月,教育部就正式下达恢复高考的通知。

所以,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

许家印第一时间报了名,但不幸落榜。在此之前,他贩过苹果,拖着板车去县里卖过石灰,开过手扶拖拉机,掏过粪,也做过保安,他心里很清楚,高考才是他改变命运的超级杠杆。

于是在第二年,为了安心复习备考,他回到学校,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破房子,每天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一筐红薯、一瓶盐、几滴麻油,就是他一周的口粮。

当然,这些苦也没白吃。

在1978年的高考中,许家印以周口市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

实际上,当年霍英东在皇仁书院求学的那段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发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那不是一般的中学,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密度,堪比现在的很多大学。国父孙中山、赌王何鸿燊、经济学家张五常……很多名流都出自皇仁书院。

所以,“教育”对于寒门之子来说,一直就是逆袭最重要的杠杆。

5

实际上,我见过无数富豪家族不断地扩张和裂变,却极少见到穷人以一代之力逆袭成巨富。

因为当代资本文明的结构,本身就是大者恒大,小者更小。

要扭转命运,除非是旷世奇才。

而即使是旷世奇才,如果想从寒门逆袭为超级豪门,也必须做到一点:

顺应时代之势,乘风而起。

因为“小富靠勤,中富靠运,大富靠命”。

如果中国没有抗美援朝,而西方也没有封锁大陆,那么,霍英东未必能突然崛起为香港新贵;如果上世纪50年代,香港没有出现人口激增,霍英东也未必能通过All in房地产,实现财富的再次大爆发;

假如中国没有进入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时代,当年埋头研究锂电池的王传福,也未必能做出一个比亚迪;

1998年,假如总理没有说“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促成支柱产业”,那么,谁知道当年的恒大实业,会捣腾出什么实业?

而最最重要的是:

假如中国没有崛起,即使是旷世奇才,也未必有用武之地。

因为,如果没有大江大河,哪来的大鱼大虾?

电视剧《大江大河》剧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