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人民数千年来继承的宝贵遗产,但是在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汉字遭到了一次巨大的打击,甚至差点就被中国废除。而倡导废除汉字的激进人物,就是大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为何要这么说?这句话又代表着什么深层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为汉字正名,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仅有中国传承至今,因为中华文明有着不可代替的纽带——汉字。如果没有汉字,中华文明早就消亡在历史烟云中,因此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废除的瑰宝,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汉字从诞生到现在却经历了无数次演变,从最初的造字到甲骨文,从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小篆,然后简化为隶书,由通过书法发展为行楷草。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还深远影响了东亚各国,现如今已知的东亚文化中,韩国和日本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自己国家的文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两国都以使用汉字为荣。

这一趋势直到清朝末年才发生转变,晚清朝廷的腐败导致中国落后于国际,而中国的文化也被西方国家蔑视。在此情况下,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文化,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一生。鲁迅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医术,后来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于是以笔为刀,成为一位批判实势的作家。

但是他为何要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且终其一生都希望废除汉字推行拉丁文?其实不仅鲁迅先生这样认为,当时一众学者作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导致了中国文化落后,乃至于中国整体落后于世界的局势。据统计民国时期的识字率仅有10%,文盲率更是一直居高不下,这一状况的形成,和汉字确实离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当时中国使用的汉字并不是如今的简体字,而是繁体。简体字和白话文的推行,让中国人的识字率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简体字改革之前,认字确实是一个苦差事,更别说要写出那些复杂繁琐的繁体字。

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豪怎会不知汉字的重要性,他在《汉字与拉丁化》中表示:“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汉字还要古”。面对汉字和“我们”,鲁迅先生选择了后者,他认为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苦枷,如果不将之去除,当时候整个中国必将灭亡。与其一个种族灭亡,不如灭掉方块字一次来换取拯救国家,换取一个民族的出路。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旧社会必不可少有其局限性,即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文豪也无法避免。在当时拉丁化汉字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鲁迅先生向来直率勇敢,因此他敢于发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这样的警示名言。毕竟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想到汉字简化这项工作,或许有人提出但是却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

直到新中国建立7年后,1956年1月国家才发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次月废除了大量异体字,进一步让汉字变得更简洁明了。从建国初期识字率仅有20%,到现在的90%,不得不说汉字简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在依旧还有许多人认为汉字简化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迫害,甚至流传出“重回繁体字”的潮流。殊不知如果没有汉字简化,不仅中国汉字难以保留,就连中国文化都能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对于鲁迅先生“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不应该站在当下的角度来评价,简单的以字面意思去质疑鲁迅先生的本意,无疑太过苛刻和愚昧。如果结合当时中国的环境,以及鲁迅先生救亡图存的急切心情来看待,就能够理解。真如前文所说,任何时代都有局限性,即使是伟人也无法脱离时代的局限,只有结合不同的历史环境去看待一个人,才是最直观,最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