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PRING

你好,洞口

宗祠文化的奇观盛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意盎然

洞口县位于湘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在这里保存着百余座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宗祠建筑,其中11座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中国楹联文化县”。

洞口县宗祠建筑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等共同形成了一道我国稀有的宗祠文化奇观盛景。

宗祠文化源起

宗祠即祠堂的一种。祠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诞生于周代宗庙,经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 “家祠”,到明代1536年(嘉靖十五年),嘉靖帝采纳礼部尚书夏言的建议,允许民间皆可联宗立庙,号召天下臣民在冬至日统一进行祭祖,并同意建造祭祖的场所——祠堂,至此民间终于可以合法建立祠堂。

在传统的祖先崇拜——以宗庙祭祀为主要方式的礼仪文化和儒家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宋代立家庙,明代筑祠堂,后代子孙凡有发迹的,莫不以兴修祠堂为光宗耀祖的大事。建祠堂与修家谱一起成为家族发展最重要的象征,人们认为宗祠所在就是祖先宗庙陵寝所在,是家庭的“根”、人生的“本”,是家族认同血缘、凝聚亲情的场所,是谋氏族发展的核心与求族群兴旺的纽带。

洞口县的宗祠发展正是全国宗祠文化的典型代表与集中体现,县域内人们聚族而居,同姓共处,同宗结合,不论大姓小姓,人数多寡,世代远近,凡在洞口落地生根并繁衍发展的姓氏基本都建有宗祠,当前保留下来的宗祠达百余座,成为民间保存最多、最好的古建筑群落。

洞口宗祠建筑群包含11处宗祠建筑,下面重点介绍5处代表性宗祠。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又称八支总祠,是湖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同治七年至十三年复修,建筑群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前后五进,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礼)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斋、走马楼厢房等,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现作为湖南省首批民办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在祠堂大厅内外,匾额楹联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曾国藩为宗祠题写的对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曾国藩与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悬挂左右,众多匾额楹联荟萃一堂,引人瞩目,弥足珍贵。

塘杨氏宗

祠 ‍ ‍ ‍

曲塘 杨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道光四年重修,民国三年整修。文物本体占地面积3589.78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座西朝东偏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牌门、戏楼、地坪、中堂、天井、寝堂、两侧建有厢房、钟鼓楼及附属建筑。

该祠内外装修均较朴素,主要特点在其空间形式,戏台活动区作降台处理,中堂和寝堂之间两侧钟鼓楼做成骑楼形式,使内外空间隔而不断,三进内院空 间也各有特色。1938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六、第七军官总队设于该祠,为全面抗战培养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萧氏宗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氏宗祠,又名兰陵会馆,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四年复修。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牌门、戏楼、中堂、寝堂、凌云阁、聚义堂,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及厢房。总面阔46米,总进深78米,占地面积3588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牌门为中西合璧形式,厢房前后出廊,与戏台、礼堂构成迂回曲折的走马楼。

该祠柱大梁粗,石刻、木雕、泥塑、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湛。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长征至洞口时曾借此宿营,祠堂西侧围墙上至今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宣传标语。

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台基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大门、戏楼、看戏坪、中堂、祖先堂,两侧为厢房和耳房。座南朝北,砖木结构。礼堂和祖先堂柱大梁粗,用材考究,其石雕柱础造型各异,图案精美,栩栩如生。

牌门设计融入了西洋建筑元素,门额和楹联题字均为清末书圣黄自元手书,其楷书骨格雄奇,笔力遒劲;行草飞逸洒脱,刻工洗炼;尤其是门框石刻对联楷、行、魏碑三体书法挥洒自如、磅礴俊逸,艺术价值很高。

潘荣

祠 ‍ ‍

潘荣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道光十六年整修。其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月台、牌门、戏楼,内坪、中堂、祖先堂,两侧为厢房与钟鼓楼;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文物本体占地面积1478平方米;门楼古朴雄伟,泥塑彩绘丰富;戏台重檐翘角,六角攒尖;外墙明窗为西洋建筑形式。蔡锷少年时期曾游学潘荣公祠经馆,当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协助昔日同窗好友潘合壬极力倡导新学,为该祠书赠“有豸小学”牌匾。

洞口县宗祠建筑结构完整,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突出,外形结构宏伟、古朴自然,内饰布局精美、素朴大气,建筑与雕饰、结构与审美融合,其不仅是敬宗睦族、教导后人的场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奇葩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十分突出。

作为传承和发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宗祠在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仍可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原载于《中国文物报》2021 年 2 月 23 日,内容有改动)

END

来源 | 中国文物报 编辑 | 邵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