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起,五集大型专题纪录片《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在湖南卫视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全景式展现湖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湖南广播电视台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责任感,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宣传。2020年7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派出近30人的精干团队,深入全省51个贫困县,采访了110个村庄,挖掘基层扶贫经验和人物故事,前后历时六个月,总行程超过三万公里,拍摄素材近200个小时,最终形成接地气、冒热气的纪录片《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全景式展现湖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

一、宏大叙事与深入人心的多维融合

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精神,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动“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压实责任,向中央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湖南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党媒,在精准扶贫实施后就开始大量相关日常宣传报道,八年来拍摄保留了大量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视频资料。《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在这些海量素材中精挑细选人物故事和视频画面,用镜头语言记录了这场长达八年的艰苦脱贫攻坚战,用纪录片的手法,以“精准”为要义,以“六个精准”为纲,总结三湘儿女凝心聚力、群策群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的“湖南力量”。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措施到户精准帮扶、涉贫问题精准清零、项目资金精准监管方面开创了“湖南经验”。

精准扶贫这八年,艰巨卓绝,纪录片采用宏大叙事,全面概述总结成就。而在片中的经验细节则采用有矛盾有冲突的人物故事,让人共情,加深理解。

第一集《“湘”当精准》中,以十八洞村的精准识别,讲述在全国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帮扶工作队如何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摸着石头过河”。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开展“四不评”时,刚开始车的概念不精准,村民们觉得“有轮子的都是车”,“三轮车也是车,摩托车也是车,农用车也是车,拖拉机也是车”,让很多观众看了忍俊不禁,也让人理解“精准”是多么重要,工作之初开展有多难。

龙先兰原来是孤儿、懒汉和酒鬼,也是村里最穷的贫困户。工作队长龙秀林把龙先兰当成亲弟弟,带其回家过年,帮助他搞蜜蜂养殖,不仅很快脱贫还带动村里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成为致富带头人。在精准扶贫中,类似这样成功“逆袭”的贫困户举不胜数。

第二集《安居乐业》,则采用“小切口”进入故事。湘西凤凰县胜花村村民卖猕猴桃的价格比外面每斤要少两毛钱,原因是村里的机耕道没修通,水果运不出去,而由于耕地少,召开修路会议时争吵激烈,但最终在扶贫干部的大量思想工作下,所有村民同意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以“真实”记录为主,传递至臻的历史价值

《这八年》在宏大叙事中,穿插着各种人物故事,让人不觉得枯燥,而随着一个个故事情节的推进,用质朴语言和真实画面为时代画像,总结剖析经验,让观众理解这八年精准扶贫有多难,取得的成绩有多么不易,是一部珍贵的湖南精准扶贫的“影像志”。

《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真实记录了湖南在精准扶贫八年时间里的点点滴滴,三湘儿女在2000多个日日夜夜披星戴月,不辞辛劳,终于打赢了这场战役。这八年,湖南共派出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干部参与驻村扶贫,60多万名党员干部与170万名贫困户结对帮扶,他们有的奉献了青春,甚至献出了生命,涌现很多感人的人物故事。

纪录片表现手法理性、克制、不煽情,这样反而更加感人。第四集《一往情深》中,扶贫干部熊庆发驻村扶贫19年,从37岁到56岁,6900多个日夜,从满头黑丝到鬓发斑白,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长大。妻子开始也不能理解他,直到她也驻村扶贫后,才理解丈夫参与的事业有多么伟大,感人至深。

这八年,湖南牺牲了100多名扶贫党员干部,炎陵县原县委书记黄诗燕、溆浦县原县委书记蒙汉、年仅26岁桂东县青山乡“90后”副乡长方璇。石门县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牺牲后,女儿王婷从1500公里外的石家庄过来继续在大山中扶贫……

纪录片中一些艰难爬坡的脚步、开裂的双手、黑夜中的背影等特写画面,让人揪心,也让人感受到这场长达八年的脱贫攻坚战胜利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锻造纪实感和艺术感兼具的文化精品

《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从2020年9月开始撰写,每集前后修改30多版,如何让这部每集30分钟,一共五集的“影像志”既有经验价值,又有可看性和观赏性,是后期制作必须思考的问题。“创作”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创作出氛围、创作出情感、创作出画面……深挖文稿里没有的细节,不停地进行创作,才能让这部纪录片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达到想要的震撼效果。

在节奏创作中,节目加入大量画外音破节奏,如插入扶贫工作现场实况、贫困户的情感表达、村庄鸡叫等,让片子层次感、现场感、纪实感更强,大大提升了节奏感。如在第五集《走向振兴》中,凤凰县菖蒲塘村的年轻人,使用了大量网络直播现场。

整个片子情绪不停在切换,大气、感动、紧张、叙事,各种情绪都通过音乐和音效渲染出来,音乐给整个片子加分很多。比如在第四集《一往情深》中,王婷接替父亲王新法那段背景音乐为《父亲》,歌词和旋律都很贴题,让人感动万分,意犹未尽。也许“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是对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最好的描述。

面对海量的拍摄素材,无从下手,感觉怎样使用都会平淡。最终“细节”决定了片子成功。“多用特写,不用怕”“放大点没事,看清楚,画面留长一点”“表情做慢、再慢一点”这几句话是后期统筹在制作期间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抓大特写、长镜头,不但丝毫没有影响节奏,反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长达三个多月的后期制作,不断打磨一个如此特别的五集纪录片,在200多个小时的素材里发现亮点,提取精华。最终的成片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行云流水,感人至深。“每集看下来居然有点依依不舍”,审片领导的这句话也许是对所有后期制作人员最好的褒奖。

四、全面总结湖南精准扶贫经验,打造脱贫“启示录”

这八年,湖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脱贫的典型。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导是最关键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摄制组在海量的拍摄素材中,根据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扶贫部门的指示意见总结经验,浓缩成每集30分钟的干货,为全人类减贫斗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湖南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以朴实的人物故事和精美的镜头语言,通过看得见的变化和准确的数据对比,艺术地再现了精准扶贫八年的伟大历程,总结和梳理了湖南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成为湖南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部难得的“影像志”,全面反映湖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的实践,也为全人类减贫斗争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