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吕洁)80后王培娟是一名大学老师,热爱民俗文化的她,除了平日授课、学术研究,她还酷爱制作各种和民俗相关的手工艺品。为了让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她开了一间工作室,4年里每周都要为孩子们上手工课,每逢节假日,她都会举办多场免费的民俗手工课。在她看来,将兴趣变成一份事业是很幸福的事情,“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希望我的课能在孩子心里埋下热爱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培娟

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将民俗魅力带给孩子们

“花灯历史悠久,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俗工艺品,元宵节悬挂花灯,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在南京迈皋桥街道迈街社区,有不少孩子都认识王培娟。在他们眼里,这是个年轻又温柔的老师,有一双巧手,会制作各种漂亮有趣的小玩意儿。

△王培娟带孩子们制作的人兔子花灯

元宵节前,王培娟已举办了多场扎花灯手工课,她的授课对象,大部分是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课程开始,她都会简单介绍一下花灯的历史,随后,便手把手教大家做花灯。剪出眼睛耳朵、搭建轮廓、糊上宣纸……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动物花灯,就在一双双小手中诞生了。王培娟告诉记者,其中的小兔子花灯,格外受孩子喜爱,“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玩的,每当提起兔子花灯,节日氛围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培娟带孩子们做的剪纸

除了元宵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她教大家制作了利是封、剪纸、年画挂历。谈到剪纸,她滔滔不绝:“不同地方的剪纸都带有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黄土高原的剪纸,风格偏粗矿,而南方地区的剪纸,则更细腻一些,单是南京、扬州等地方的剪纸,也能细分出不同的特色。”

王培娟说,这些民俗知识很有趣,她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多多了解一些。在授课中,她也力求简单有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我认为所谓的传承并不一定非要从事这行,而是把对传统的热爱扎根在心里,将来不管在哪里看到了这类民俗元素,都会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传承民俗文化,她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出生于1984年的王培娟,是南京一所艺术学院的老师。她平时授课、做课题等,虽然也会和民俗艺术挂钩,但大多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从小热爱民俗的她觉得“不过瘾”,常常买来书籍、找来视频来学习传统手工,她还多次找老手工艺人请教。除了做花灯、剪纸等,她还会做扎染、做传统布艺玩偶……家里和工作室里,摆满了她精心制作的小玩意儿。逢年过节,她还会将手工作品赠送给邻居亲友。这些小礼物里,蕴藏着她别致的祝福。

△王培娟的手工作品

“喜欢民俗的人,大都内心向善。”王培娟热爱民俗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发现民俗文化的美,并从中获得幸福感。她发现,如今的很多孩子对民俗文化了解不多,大都局限于书本知识,她便萌生了给娃娃们上实践课的想法。4年前,这个想法被付诸实践,她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欢迎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前来学习。

△王培娟的手工作品

每逢传统节日,在社区的组织下,她都会举办几场民俗手工课,带着娃娃们做一些应景的手工艺。有的课她只收一点材料费,有的课她完全不收费。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不少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跟王培娟提出想多上几节课。“如果通过我,孩子们以后更愿意了解一些民俗文化,这个课就达到了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培娟的手工作品

王培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民俗文化,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耳濡目染中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