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的艺术和意义正被传承者赋予新的形式来提升现代生活品质,并因此成为新宠。2月24日至28日期间孔子博物馆举办的“孔府过大年闹元宵”系列体验活动吸引了广大观众品味年俗、雕刻萝卜灯、剪窗花、制作元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思涵今年15岁,她灵巧的手指可以剪出既复杂又有趣的作品。24日,在孔子博物馆举办的非遗展览上,她巧妙地创作出了蝴蝶戒指。她把戒指戴在手指上,随着她移动手指,她剪出的蝴蝶优雅地拍打着翅膀。

“女孩子都喜欢戒指,所以我就想到剪一个蝴蝶戒指。” 黄思涵说。

此次“孔府过大年闹元宵”系列体验活动,观众不仅可以体验剪纸,还可以参与做元宵、做面灯、做萝卜灯等元宵节年俗活动。

“我们组织元宵节习俗体验活动,以及颇具曲阜地方特色的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观众们搭建一个了解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孔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林琳介绍。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传统习俗。历史上,曲阜衍圣公府元宵节特色风俗是“放灯”。放灯的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要用黄豆面做面灯,一般捏十二生肖形象的十二盏灯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也有用水萝卜挖制。

做好的面灯在笼屉里蒸熟,开笼时细心观察哪个月面灯内的水汽大,就预示哪个月雨水大,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除此之外,面灯也是吉祥丰收的象征,将龙形面灯放在粮仓,祝愿来年五谷丰登,孔子博物馆工作人员邱清峰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孔子博物馆现场制作出的萝卜灯 赵瑞雪 摄影

萝卜灯制作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围观。“这个萝卜是真的吗?”“可以用其他东西做灯吗?” 看着大人们用刻刀在萝卜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动物和文字,小朋友们不禁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

“来,闻一下这个萝卜的味道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可以用面团和萝卜做成,就地取材嘛。”小朋友的问题得到了耐心的解释。

在元宵制作区,孔府糕点师傅周传梅和她的徒弟教授大家如何把元宵做得好吃又好看。

“这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周传梅边演示边解说。

她在现场做出的元宵被抢购一空。

周传梅(右)制作元宵

在本次非遗展会上,曲阜特色福临布老虎、传承百年的大庄绢花、传承射艺的徐工坊弓箭、曲阜“三宝”楷木雕刻和尼山砚,展现了曲阜地方传统技艺的文化艺术内涵;展现中国建筑智慧的“鲁班技艺”体验、趣味喜庆的非遗剪纸技艺体验,让观众在体验活动中感受传统技艺中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有孔博茶礼、孔府点心、孔府香艾、周广胜梳妆等丰富的特色文创产品,展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中式生活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观赏中国古代建筑 邱吉尔 摄影

同时,孔子博物馆设置了“天清地宁——孔府过大年展”文物展,其中有2件孔府旧藏清代掐丝珐琅荷花吊灯和2件楠木玻璃宫灯,展现孔府元宵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同时,展览以正月十五孔府观灯动态长画卷,展现了孔府元宵灯会的欢乐景象。

“天清地宁——孔府过大年展”展出孔子博物馆藏孔府宫灯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