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朱鹮》亮相牛年央视春晚后,上海又一优秀原创作品——杂技节目《丰碑》即将在月圆之夜通过荧屏与全国观众见面。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创排的该节目改编自大型红色杂技剧《战上海》尾声片段“丰碑”,21名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优秀青年演员届时将用独特高超的海派杂技语汇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据彩排现场传来的消息,《丰碑》的舞台表现获得了节目组的高度评价,博得热烈反响。

放弃休息加紧排练,量身定制新动作

今年一月,上海杂技团收到了来自央视的邀约,随即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中,期间恰逢春节,节目的主创演员们主动放弃了休息,抓紧时间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只为在元宵佳节之时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看过《战上海》的观众一定会对最后一幕印象深刻:全身涂满金色的杂技演员利用高难度的技巧动作组成一座“人物雕塑”,象征着革命前辈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形象。此时,一只白鸽凌空飞来,安静地落在金色的“雕像”上,这不只是是正义之战换来的一派幸福宁静,更代表了对永久和平的向往……在过去《战上海》的演出中,这一高潮注定会引发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相较原有版本,即将亮相元宵晚会的独立节目《丰碑》兼顾了情节与难度,编排上作出较大调整,除保留《战上海》中演员的艺术形象外,增加了技巧难度并重新制作了音乐。据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介绍,为提高演出观赏性,演出中包括了七组完整的杂技对手技巧,其中“四节人拉肩顶”“女子三人造型”两个高难度技巧动作更是新创,以期用杂技人高超的技艺展现主人公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光辉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四节人拉肩顶’中,四个演员依次往上站立,其中第三个演员和第四节演员用对手的形式使第四个演员起顶,这个顶不是常规的形态,而是一个拉肩倒立的形式,那个形状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瞬间提升了整个节目的立意。”俞亦纲说,这一新动作,既是为央视演播厅的高度量身定制,同时又兼具精神上的意义,让观众感受革命前辈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理想与信念。

大胆突破与革新,绘就海派杂技新起点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的大型杂技剧《战上海》横空出世,作品以上海解放战役为历史背景,通过八个紧密衔接的戏剧场景,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剧目中涵盖杂技、魔术、滑稽等样式,充分彰显了“海派杂技”惊险而富有张力的肢体语汇与开放包容的艺术特色。

《战上海》不仅是海派杂技对红色文化题材的首次戏剧呈现,亦成为中国杂技里程碑式的作品。2020年,《战上海》先后列入文旅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工程”,成为入选三大工程目录中唯一的一部杂技剧。

提到杂技,首先浮现在观众脑海中的大多是各类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似乎与传递浓烈情感的剧本并无关系。然而,就在力图讲述好完整故事的“新马戏”成为国际马戏杂技的创作潮流之际,汇集各方心血的《战上海》以海派杂技从未展现过的全新姿态站上舞台,填补了海派杂技长久以来未能体现的“叙事一角”。主创在开排前就大量查阅史实资料,反复打磨文本多达10余稿,梅花桩、软梯、滑轨倒立等一系列惊险杂技技巧与高潮迭起的剧情相辅相成,舞台呈现则综合声、光、电、影、景等舞美科技,立体再现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的《战上海》也将以更成熟的面貌登上舞台。“首演以来的两年我们不间断地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边演边改,进一步融合杂技艺术和叙事技巧,革命前辈的理想和信念深深激励着杂技人的创作,我们用舞台表演这一形式向前人致敬,他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俞亦纲表示。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上海杂技团供图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