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杜甫总是联想到忧国忧民,但你知道吗,他还是古代提到妻子次数最多的诗人。(哦?痴情的杜大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首《春望》的惊世之句也许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下一句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当时恰逢安史之乱,杜甫被叛军囚禁在长安,生死难测,究竟是谁的家书让他心念至此?

这首诗背后藏着的乱世深情,且听我缓缓道来。

开元二十九年,30岁的杜甫结缘了当时的司农少卿(官职名,协助司农管理租税园苑仓储)杨怡之女杨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三十而立,一个十九长成,自此结为夫妻,共度余生。

随后,杨氏随杜甫闯荡长安十年,陪他看尽世态炎凉,

看他求仕无果,便暖心宽慰。看他低首做人门客,只为图得家人温饱,便长夜补衣,晨起送茶。

世事万难,天宝十三年,长安遇水灾,杜甫携妻儿前往奉先(今陕西蒲城)投奔亲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贫贱夫妻百事哀,妻子杨氏有孕在身,还带着7个子女,生活艰辛。杜甫只能两地奔忙,到处拜谒求荐,希望能得一官半职来养家糊口。

而后杜甫从长安赶往奉先与家人相聚,当他赶到才得知,他最小的儿子已经饿死,

随后写下了那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才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

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和杨氏顾不得伤痛,又马不停蹄地逃往鄜[fū]州(今陕西延安富县),

刚刚安顿下来,转眼又听闻肃宗(唐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中不宣而称帝)在灵武即位,新皇登基,身为臣子他必须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一边是国,一边是家,取舍难断,而杨氏只是看着杜甫说道“去吧,放心,家里有我”,

于是杜甫满怀愧疚上路,然而天有不测,他行至中途,不料被叛军抓住,押至长安。

身在狱中,他既担心又害怕,担心的是妻儿安危,害怕的是这辈子再难一见。

看着窗外月上枝头,杜甫思绪万千,写下了平生第一首隐晦的情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所幸后来杜甫因为官小,不再被囚禁,他便逃出长安,直奔不远处肃宗所在的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

路上便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春望》,这诗里藏着的,既有对国家危亡之忧,又有对妻儿家小的牵挂,“此时我绝处逢生,你一定要等我回去”,这大概就是杜甫的心境吧。

不久之后,他顺利地面见了肃宗,并且官拜八品左拾遗,同年八月归鄜州与家人团聚。

左拾遗是唐朝时的小官,分左、右拾遗。是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的官员,主要职责是弥补皇上的政策决策失误。左拾遗为从八品官职,隶属谏诤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

他的《羌村三首》便是写于此时,写了什么呢,

“妻孥[nú]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xū xī]。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听懂了吗,写的便是这世间赤裸裸的生死离别,字字句句皆血泪铸成。

回看这一路,生逢乱世,战火连天,千万性命一如草芥,他先是丧子,后又被擒,生死难测,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耳听着哀鸿遍野,一路紧握相思,踏过凄凉苦楚,只为了回家。

是啊,还有什么理由比回家更重要呢。来日相对入梦,梦里都是你我的万世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