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崇信佛教,那么佛教最先由哪个皇帝引入中原的呢?

他就是东汉第二个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刘庄,少年聪慧,几岁就可以作诗,十岁通解《春秋》,问他古人典籍包括注解,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这让刘秀很惊奇,然而刘秀没想到,这个孩子做皇帝倒不是很在行,做和尚倒是颇有天赋,从小就展露出“佛缘”。

刘庄是三十岁以皇太子之位继承大统的,在位期间对佛教传播和影响很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得很清楚,“于中国始传其术”。

“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

刘庄派了蔡、景二人去天竺求佛,两人到了大月氏国,遇到了得道高僧加以点化,他们用白马驼来一批佛经、佛像,一行四人到达洛阳后,得到刘庄隆重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寺院——白马寺。

佛经其实在西汉就流行过,不过都是在贵族阶层,这是自上而下的流传,以前只在特权阶级才能信佛,后来民间百姓也允许信佛。

历史上跟佛教有渊源的皇帝很多,萧衍绝对是最痴迷的一个,他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刘庄自从登基后就大规模建造寺庙,鼓励信佛,还皈依佛门,“以佛治国”,整个皇宫笼罩着慈善的气息。关键是这皇帝还真是一点肉星都不沾,人家一日三餐他一天只吃一顿,还断绝房事,远离嫔妃,虔诚向佛,终成一代得道高僧。

在梁一代佛教成为时尚,历史学家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全盛”。

当然萧衍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历史上还有一些皇帝信佛,但信而不迷,还是很正常的治理国家,他们是将佛缘转化成一种善缘,能经国济世,比如隋文帝杨坚,比如武则天,他们都是信佛的皇帝。

顺治也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他后来干脆出家了,而且走得很决绝,他说自己不过是“穿着龙袍的囚徒”,也许在佛寺里,他才有身心真正的自由吧!

古代信佛的皇帝很多,王公大臣更多,越是富贵的人家对“天意”却是深信不疑,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富贵,能保持富贵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富贵人家都有佛龛,平时都会去烧香拜佛,而且烧香一般都烧三根。

烧香是很有讲究的事,为什么要烧三根呢?烧一大把不更显得有诚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是有讲究的,这三根香分别是“戒香、定香和慧香。”代表不同的含义,“戒”,戒律,“慧”智慧,只有“定”下来,才有智慧。

还有一种解释是左、中、右香。

中间供养十方一切佛,左边供养十方一切法,右边供养十方一切僧,佛法僧全供养到了。

道教历史上对烧香也有讲究,有“一支”清香敬天地的说法,当然也可以烧三支香。

烧香多了其实无妨,少了却不行,如果不够三根说明心不诚,是犯忌讳的。

中国历史比较注重红白喜事,那也都要烧香,如果少了也是有忌讳的。

不过现在也有人只烧一根,那根香昂贵而且十分粗,可能是出于价格的考虑。

林正英的电影有句台词“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有人说这句话跟棺材有关,说明是“凶兆”,也有三长两短的说法。

烧香的说法在现在看来有点迷信,但烧香也是古人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

人有信仰是件好事,因为人有敬畏就不会随便作恶,社会也会安稳很多,但太迷了就不好了,因为会形成“执着”,佛教中是不提倡“执着”的,顺其自然,随缘即可,太多的执念反而出于利益心。

修行关键是修心,修去对名利的执着,假如烧香的目的是为了名利的执念,那修行的意义又何在呢?假如人不能甘愿活在平庸的生活,总想着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即使他最终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也不会有内心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真正的福泽源于心田,该放下的能放下,该珍惜的去珍惜,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