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并在文字上受中国汉字影响的国家,主要包括越南、朝鲜、蒙古、日本、泰国、琉球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有的国家发明了自己的文字,有的国家使用字母文字,逐渐放弃使用汉字,而日本却没有放弃使用汉字,甚至对汉字推崇备至,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汉字传入日本

古代东亚国家与西方接触机会少之又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困难重重,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航海业不发达。古代除中国具备强大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外,东亚各国相当落后,无法乘船“下西洋”与西方国家接触,向东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二)特殊的地理位置。

东亚陆地上西高东低,向西要越过崇山峻岭、荒漠戈壁,与西方交流的难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也是无法穿越的地带。

因此中国自身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交流,将中华文明传到西方,也从西方学习不同的文明。同时,中华文明又输出到东亚其他国家,东亚周边国家纷纷派使节到中国学习,争相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对汉字和汉语更是推崇倍至。

中国的近邻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根本没有文字,随着中国秦汉时期的移民入岛,日本突然加速进入到了农业社会,同时也带来了的汉字。有了文字等于掌握了发展的先进武器,这给日本列岛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起初只有日本的王公贵族、社会精英掌握汉字和古汉语,之后随着日本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汉字的作用越来越大。汉语版本的佛经传入日本后,佛教的推广推动了汉字在日本的传播和普及。

二、日文假名的出现

公元8世纪,日本根据汉字发明出了万叶假名。进入9世纪,日本人又根据万叶假名发展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按照汉字草书发展而来,比如日语的5个元音あ、い、う、え、お对应的汉字分别是安、以、宇、衣、於;片假名则摘取楷书部分偏旁部首书写5个元音ア、イ、ウ、エ、オ对应汉字分别是阿、伊、宇、江、於。

平假名主要担负上述语法功能的作用,而片假名则主要被用来标记外来词汇,于是日本人从书写中使用古汉语转变为日文假名和汉字组合在一起的日本文字,《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用日文则标记为“学びて時に之を習ふ。亦説ばしからずや。” 日本逐渐发展出了古汉语的日式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近代日本对汉字态度的左右摇摆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目光转向西方开始“脱亚入欧”,汉字首当其冲被认为是日本落后的根源,但是日本精英在翻译西方科技、文化等知识时,发现了汉字的活力,于是他们利用汉字的含义重新排列组合,发明了很多汉字词汇,这些词汇后来又传入中国,这些词汇在中国也被广泛应用,比如哲学、共和国、物理、人民、经济等。

这样一来日本人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汉字是从中国学习而来,近代中国落后了,日本人想抛弃汉字,与中国彻底划清界限,但是学习中国的文化长达千年,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离不开汉字,如果完全抛弃汉字日本的历史文献也无法解读,不懂自己国家历史的民族就失去了灵魂。另外,翻译西方知识也需要汉字,日本人想抛弃汉字又不能抛弃的内心挣扎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后。

四、日本人对汉字的重新认识

战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占据优势,日本人学习欧美国家的科技文化知识时,需要将大量词汇翻译成日语。战后各国逐渐回归平静,工业和科技迎来大发展,新鲜词汇层出不穷,开始日本人还将这些外来词汇翻译成带汉字的日语词汇,但是外来词汇量太大,不可能逐一用汉字表达,于是日本人直接用片假名音译外来词汇。

比如,电视机(television)翻译成日语为テレビ,香蕉(banana)日语标记为バナナ等等。大量引入外来词汇对日本人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外来词汇多来自英语,日本人在记忆外来词汇的同时,也将英语单词记住了,所以笔者与日本人交流中发现,他们的词汇量确实很大。

不利的方面是外来词汇太多,想要完全记住也非常困难,而且随着外来词汇的暴增,许多年龄大的日本人感觉日语已经“变味儿”了,有汉字的日语才是纯正的日语(日本人内心将汉字词汇认为是日语一部分,并非外来词汇),于是出现了一股重新审视汉字的风潮。

2001年浦岛太郎创作的日本诗歌“川柳”在日本川柳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这首诗歌就对外来词汇泛滥带来的困扰进行讽刺,内容如下:

デジカメの エサはなんだと 孫に聞く。

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根本看不出意境,直译为“(爷爷)问孙子数码相机的饵料是什么?”其实数码相机デジカメ中的カメ在日语中的意思是乌龟,デジカメ这个词汇是外来词,爷爷不知道デジカメ的意思,还以为是乌龟的新品种。虽然诗歌创作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可以看出在本世纪初,外来词汇泛滥已经影响到部分日本人的正常生活。

五、汉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代日本曾将其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汉字,但是随着战后打字机改良,之后电脑逐渐普及,汉字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日本人曾经诟病汉字笔画太多,手写复杂,但是电脑输入汉字简单方便,只要认识汉字就没问题了,于是日本的《常用汉字表》收录的汉字字数稳步提升。

日本国民对汉字的热情也提高了不少,可以说当今科技让古老的中国汉字有了新的活力。汉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方便、言简意赅。日本人发现在招牌、图书馆等需要简练语言的地方,使用汉字是最简便的。

如果使用外来词汇假名会排成一长串,有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不如汉字一目了然。图书馆查询目录也是最简便的,比如查阅历史类书籍,书架上标注“歴史”两个字一眼就看出来,但是使用假名“れきし”,可能还要思考一下意思,如果专业名词比较长,汉字优势就完全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方面也不断创新,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在日本喜欢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最近几年日本人在网上流行突破常规的日语语法,直接用日语中的汉字组合成句子,这种句子日本人称作“伪中国语”。

今年8月22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来到中国参加中日韩外长会谈,到中国后用“伪中国语”发出推文,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和留言,由此可见日本崇尚汉字的潮流已经悄悄兴起。在古代中日两国人民当面说话时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这时候利用汉字“笔谈”就畅通无阻。

当今世界互联网高度发达,中日两国人民在网上用汉字交流也非常简单,这也是新时代的“笔谈”。汉字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学习、增进友好的纽带,期待中国汉字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安達常正:《漢字の研究》,六合館, 1909年。

2.纪德裕:《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孟华:《汉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