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徐春光 潍坊报道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一大早,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刘茂林按照惯例开启工作模式:在电脑轻车熟路地前轻轻敲击键盘,捡蛋、清粪、喂料等工作,自动完成了……过去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炫酷片段,在这儿已经成为现实。

有行业专家表示,现代化的鸡鸭养殖场,由于在养殖数量上存在巨大差异,普遍面临传感技术集成创新不足、畜禽应激数据获取手段较少、多通量专用传感技术缺乏等难题。该如何应对呢?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我们公司的养殖环境和产品品质显著提高。”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制药专家王春民说。

王春民所说的“帮助”,实际上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物联网技术团队研发的物联牧场。

“物联牧场是一个算法,或者说是一个‘智慧大脑’,它集成了牧场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系统。”刘茂林介绍,这套技术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养殖车间一隅)

其中,该团队研制的畜禽“生态—生理—生长”多通量专用传感技术,创新了畜禽多维立体感知方法,突破了“感知难”的问题,为智慧养殖获取海量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

“过去,我们无法感知和控制鸡舍里的pH值、温度、通风量,难免会出现小规模肉鸡感冒、肠道性能下降的情况,而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刘茂林介绍,自从2008年参与物联牧场的合作项目以来,公司养殖的肉鸡成活率从92%提高至95%,单只防疫成本降低0.15元,鸡舍监测控制设备购置综合成本每只下降0.23元。

在投食、饮水、清粪、控温控湿等方面,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养殖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过去一个人养殖5000羽鸡就很费力,现在运用这种模式,养30万羽鸡都不在话下。

责编: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