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要求东莞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打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名片。东莞未来要更进一步必然离不开新动能,多重因素下,有了25日市政府一号文的出炉。那么,东莞将用怎样的新办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分为五大部分、16条政策措施,包含87项实施条款,其中政策创新有51项。一号文提出在今年完成进入万亿GDP俱乐部这一任务外,到2025年,要形成“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引进培育超千亿企业超过5家,新动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一次,我们通过多部门一把手的解读,共同盘点部分创新措施如何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要抓

2021年的市政府一号文,其中原则是“有中生新”,即依托头部企业和优势传统行业,通过人才、数字、品牌等手段,引导企业做强产品终端和销售终端,进一步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

另一个原则是“无中生有”,即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出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导入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新格局。

具体而言,一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新动力,统筹70平方公里空间,高规格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行“七个一”工作机制,推广实施“标准地”“带设计方案出让”等改革,加快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聚焦优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鼓励与高水平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诊断辅导,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鼓励通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大流量媒体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每年最高给予500万元增量奖励,帮助优势传统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东莞过去40余年积累了雄厚工业基础,新的发展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詹志斌回应,当前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制造是东莞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10%,近年增速有所放缓。稳住这三大传统产业有助于稳住东莞的基本盘,也是打造新动能的着力点。

詹志斌补充到,将从四个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包括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专精特新”协同发展的格局、实施品牌赋能计划、加强产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围绕每个产业分别认定2—3个镇街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每个核心区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再加上各镇街(园区)的配套政策,引导集群发展要素向产业核心区集聚。”詹志斌表示。

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所有镇街破零

“还有多个镇街无上市公司。”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喻丽君介绍,目前全市32个镇街GDP均突破100亿,镇街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培育了华为、vivo、OPPO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1家,但总体分布不均。

针对如此的现实,东莞市政府本次提出实施龙头企业领航计划,在重大发展平台重点招引50—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各镇街重点招引30—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三年内实现园区、镇街龙头企业全覆盖。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完善。

龙头企业每个城市都想要,东莞吸引力在哪儿?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顺娇回应,一共有四招。首先就是面向全球进行高规格揭榜招商,在全市尤其是四大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统筹一批300亩到1000亩的连片地块,实施“一地一策”,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以及行业前十名进行精准招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计划今年4月召开,推出首批300亩以上的连片地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招是加快龙头企业用地统筹整备,现有10多片300亩的土地,东莞将加快统筹配备指标,加快从“生地”向“熟地”转变,让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她坦言,相当一部分镇街没有这样的地块,因而对没有300亩以上连片产业用地的镇街,力争推动两年内完成土地收储,3年内实现龙头企业全覆盖。

第三招是支持龙头进行并购、强链补链,这也是当前市场比较通用的办法。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链主企业”以商引商,对本土链主企业引进上下游关键、薄弱、缺失环节项目的,给予重点支持。

第四招是超常规支持龙头企业,对于3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计划按照现有标准,加大扶持力度,当前正在制定三年行动方案。陈顺娇介绍,通过系列的努力到2023年引进3-5个50-100亿元的产业龙头企业,15个以上30亿以上的龙头企业。

上市公司则是另一抓手。东莞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研究设立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产业集聚区,对上市企业前一次性奖励提高至300万元,上市后首发融资最高奖励600万元,实现园区、镇街三年内上市企业全面“破零”。

建立覆盖大、中、小及初创型企业的成长扶持

东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包含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还包含示范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经济发展新元素,多方着力,以增强东莞经济的韧性。

本次一号文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诉求,精准配置资源要素。例如,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建立产业并购优质企业(项目)推荐库,重点扶持高端品牌、高端技术等领域和产业链缺失的并购项目;鼓励高成长企业倍增发展,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资源配置向高质量发展的倍增企业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对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小升规”,对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10万元升规奖励,以及最高10万元稳规奖励。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它们是全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提供大量的社会就业机会,不少创新从它们而来,为了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东莞提供给力帮扶,让企业快速得到成长,其中一个方向是升级为专精特新企业。去年东莞有34家企业进入到国家级的专精特新队伍中,未来3年拟推动300家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这一些大、中、小及初创型企业正是东莞新动能的参与者,只有它们健康发展,有可能形成2025年的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等“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

在一号文发布的当天,东莞召开2020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发布了《东莞市2020年度先进工作单位名单》,包括《2020 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2020 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2020 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等12份名单。华为系、步步高系企业蝉联营收、出口等多项“冠亚军”,也有新面孔入选榜单。

一号文给我们带来的期待是,未来或有更多不同领域企业进入榜单,成为总结大会的座上宾。

做大做强品牌和营销

商标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三来一补”起家,东莞企业往往忽视了品牌的打造,以至于被压制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随着代工利润日益压缩,自有品牌打造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手段。

而近年来,东莞推出商标品牌战略,目前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机构的加贸企业占比超过四成,委托设计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超过七成。除了华为、OPPO、vivo家喻户晓的智能手机品牌,东莞还有以纯、得利钟表、加多宝、东阳光、台铃电动车等品牌,显然这些还不够。

今年1月28日,东莞民营企业东莞市民兴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兴电缆”)携手国际巨星甄子丹在深圳举行品牌代言签约仪式,甄子丹正式成为民兴电缆品牌代言人。制造业聘请品牌代言人在国内实属少见,因此本次民兴电缆签下甄子丹这一消息发布,随即引起市场关注。

民兴电缆总经理杨彦回应,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中国线缆企业达8000家左右,如何让品牌优势和实力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是我们考虑的问题。选择甄子丹作为代言人,以提高我们的品牌辨识度,希望让更多的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更简单,更便捷地买到更放心的电线电缆产品。

近年来,东莞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众多企业跃跃欲试。喻丽君介绍,一些东莞产品长期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在国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景象,在加快构建“双循环”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开拓内销、提高国内市场份额。此次政策提出要鼓励企业创建名牌名标。

如支持企业收购国内外知名品牌,对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订货会等活动,按照实际投入给予不高于80%支持;加快打造传统产业集群“东莞制造”区域品牌,打造名优产品“东莞伴手礼”品牌,布局一批高品质的“东莞伴手礼”专卖店;鼓励企业提升工业设计,按支出给予不高于25%的资金补助。

尤其是引导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鼓励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相融合,来提升整个工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例如,对通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大流量媒体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的企业,按实际营销支出较上一年度新增部分的1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0万元。

“制造业做品牌,难点在于特别难见效。”杨彦表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代言人的加入到产出效益,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长期坚持。

谋划莞企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数字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不少企业已经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东莞制造业面临升级,而这一过程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大,可以说“出门即市场”,但是在“数字化”的软件上则较为薄弱,因而从政府层面上正加强规划,主动导入数字经济产业。去年6月17日,东莞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发展专题项目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是东莞第一个数字产业新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一号文提出实施数字赋能行动计划,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制定重点行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带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

东莞数字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剑峰此前曾介绍,数字经济产业中,东莞的情况是“硬”的很“硬”,如华贝、拓斯达等,“会长单位也好、副会长单位也好,它们每年都会有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数字化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多数还是跑到广州深圳甚至国外去了,很少在东莞”。他坦言,不要以为大企业要解决数字化问题也不容易,很多时候不知道哪儿去找解决方案。因此如何解决软硬结合的问题,搭建相关的平台,可以成为数字经济突破的方向。

“更好地利用外脑对接东莞的制造业”。黄剑峰表示,不能停留在一定要把人留在这里,东莞本身区位优势就非常好,在广州和深圳中间,怎样结合地理优势,更多地借助广东、深圳的资源为东莞制造业赋能,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本次政策特别提及,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生态伙伴开放合作平台,培育一批嵌入式软件、新型工业软件、平台化软件等软件产业。

针对重大项目落地达产出台专门举措

去年以来东莞深化审批改革为投资松绑,积极引入重大项目,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布局新动力。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庆松介绍,2020年全市高规格举办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云招商、云温暖”等活动,成功招引京东大湾区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企业增资扩产130宗,全年实际引资1499亿元,增长25.3%。

今年还将继续加码推动投资提速提效,例如,统筹配置2000亩用地指标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市重大项目,享受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入驻市镇联合招商基地。又如,对已经落实资金或明确资金来源的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再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并通过建设服务“小围合”机制加快建设进度。

方案做好了,关键在行动。一号文对此也进行了强调,首先是加强统筹推动,建立健全打造新动能的统筹协调机制,由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共同牵头,定期会商研究部署推进重点事项。同时,每年遴选及动态调整一批打造新动能的试点园区、试点镇街、试点村组、试点企业、试点项目,率先实行相关政策,积极实施重点扶持和资源倾斜。

更为关键的是,东莞将打造新动能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和市政府硬任务,提高新动能指标考核权重,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参与打造新动能工作的能动性和配合度。

蓝图绘就,东莞举全市之力攻坚打造新动能,2025年能否形成“万、千、百”亿级梯队格局,让新动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静待分晓。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摄影 南都记者 刘媚 部分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