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的萝卜灯 美丽的元宵夜

刘柱

小时候,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时间是不诚信、公正的,年前的时间就特别无赖、懒惰,常常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忘记了行走,或者故意放慢了行走的步伐,一天天过的是那样的慢、那么的长,熬煎着我们盼年的心。而挨过节后,又变了心态与手段,急急匆匆,或者,趁我们稍不注意偷偷溜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上,太阳刚一露头,就像比赛似的快步跑向中午,在那儿,根本没做停留,又紧忙没向山后……一年年,我都心生诧异: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快呀,才多大会儿呀,这一天就过去了?这最好的年初一就过去了?于是,我望着围拢上来的夜色,就有一种怅然若失,就想,时间要是能够静止该多好呀,永远的停止在初一的这一天,或者能够倒流,重新来过。

然而,时间从来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更不会倒流,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永远也不会再回来。

余下来的年的日子,依然急急匆匆。年味越来越淡,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到了眼前。

元宵节是年的延续,是年的最后一站,过完了元宵节,年就算是真正过完了。大人们将开始出工劳作,我们小孩子,也将入校读书去。日子将重新回到平淡的往常。

说起来,元宵节也是一个大节,具有类似春节丰富的内容;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当家的大人们依旧要摆菜焚香,祭拜天地神……

元宵节最显著的特色是一个万众欢腾的灯节。在繁华的城市里,似乎没有比灯节更让人痴迷沉醉的了,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彩灯高挂,彻夜通明。游织在璀璨的灯火下,如行进在华丽的天宫,心旌荡漾,流连忘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人的妙笔更赋予了灯节无比浪漫的色彩,也难怪宋徽帝僭礼也要携李师师观灯风流。

七十年代,博山是一座工业发达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着扎灯赏灯的传统。税务街,西冶街的上空,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福门桥周围的河道、广场更是扎满大型的灯盏。夜幕降临,踩高跷、划旱船、锣鼓队等扮玩队伍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整个街道水泄不通,小小的山城汇成无比欢乐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听大人们绘声绘色的炫耀,我们这些孩子都要沉浸在神幻的向往里,流露着一双双艳羡的眼睛,恨不能生出一双飞翔的翅膀……

每次,我都要缠着父亲要去要去的,而父亲总是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等将来修上了公路,通了汽车,你就能实现愿望了。

我问;将来要多久呢?

父亲笑;将来是多久呢--那你要好好听话,快快长大了。

毕竟是孩子,大人的几句甜言蜜语,就轻易的把我们糊弄过去了。

大多数的十五是明月高照的天气,天色刚暗,一家人就正式进入忙碌的程序。母亲和姐姐在忙着包饺子、备晚饭,父亲呢,负责供养大事,我跟在父亲腚后听任摆布。供养地点分成三处,首先是正堂的财神和门后的灶神。灶神是一家之主,保佑全家人生活起居。财神的意义不言而明,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旺盛,日子富裕。然后是院子里的磨盘上一处,代表着天、地以及泰山奶奶、路神等诸多神灵,祈福来年出行安全,风调雨顺。供品分菜品果品两种,虽不一而足,但大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过年专门预留下来的,以炸货为主。炸货又以豆腐为主,豆腐是年前自己做的通常菜,谐音着福字,十分吉祥。另外两个,在豆腐垫底的碗里配上少许的炸肉、炸鱼,肉显示着富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三个果品更简单,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像山楂、软枣、花生等。过去物质贫乏,日子窘迫,几乎家家都是如此。

父亲俨然是指挥官,吆三喝四。我在父亲的吆喝下,一趟趟的忙进忙出。一切摆放停当,父亲斟满酒,双手擎香,向着遥远的天穹弯腰叩请,神情认真、庄重,口中念念有词。好像这人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

接下来的时间,我知道,到了制作萝卜灯的时候了。那是我们孩子最盼望的环节,最有趣味的段落。父亲是个烟鬼,常无事般蹲下来悠闲的吞云吐雾。我就急,催促;爹呀,你快点呀。父亲说;急什么呀。还不急?我指着一墙之隔的小刚家,你看,小刚家点灯了。父亲抬头,果然见那边已是灯火通明。

父亲掐灭烟头,取来红萝卜、木棒、棉花、豆油必需材料,熟练的将萝卜切成段,再把棉花均匀的缠绑在木棒一端,蘸上豆油,将一端赤裸的木棒插向萝卜,萝卜灯就算完成了。制作过程很简单,我却感觉有趣极了。

我举着一盏盏萝卜灯满屋子里照晃,从床底到桌底,从一间到另一间,然后到院子里,饭棚、茅厕,大门口,我照的彻底、仔细,不放过任何旮旯角落,不放过任何可能藏匿的虫儿。我不止几次的听父亲给我讲过正月十五点灯的故事,父亲说,入冬后,各种虫子都要藏起来的,藏的地儿就是在阴暗的犄角旮旯里,春节燃放鞭炮目的就是吓跑它们,大多数的虫子被吓跑了,可还有些顽固的依旧躲藏着,虫子怕火、怕光明,正月十五照了萝卜灯,人一年不受虫魅伤害。我猜测是传说,可我对此深信不疑。

最后,我将一盏盏灯安放在了各个显要的地方,十几盏萝卜灯连成了一片,在黑夜里闪闪亮亮。这时,十五的满月升起来了,在清冷的冬天里愈加显得皎洁,如水的月华漫溢天空,流向大地,流淌在宽敞欢乐的街道上,洒进我们的小院,与燃烧的萝卜灯频频会意,交相辉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的心里,元宵的夜晚,就美成了一副画。

多年以后--八十年代,正如父亲所说,通往城里的路修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我家也有了自行车,进城观灯已不再是难事。特别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更是大为改观,我又去了淄川、张店、青州、济南等好多地方,见识了更多更大的元宵灯会。可也奇怪,随着岁月的远逝,多少灯会的记忆已越来越模糊、淡忘,唯独儿时的萝卜灯清晰难忘,依旧在心头缠绵、闪亮。

难忘儿时的萝卜灯哟,儿时美丽的元宵夜。

20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