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未消,去年的正月十五,在博山没有扮玩可看,今年也是如此。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的场面,更使我怀念以前博山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情景。

到了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在孩童时的“扮玩”队伍里各种表演节目叫做什么名堂,因为我只是那个时候的一个只管凑热闹的一分子。匆匆扒上几口饭,伙同早已约好的同龄玩伴,寻着锣鼓最响的地方奔去……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的场景,根本没有我们小孩子立足的地方,静下心来看“扮玩”。

办法是有的,对于我们这些整天翻墙、爬树的“野孩子”来说——上树,是一个既能观看每一队“扮玩”的表演,而又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百年影像老博山》

因为爬树,我还受到了班主任老师在第一天正式上课时的点名“表扬”。

正月十四早晨报到,下午休息,晚上我们哥几个早早的便来到(博山)新建一路的头上(现在特信商城的左后侧)。

这里是每一支扮玩队伍都要经过的地方,因而从各个地方聚集的人很多,象我们这种小个子等到“扮玩的来了”的时候,一定是会被挤到了后面,只有听锣鼓和叫好的声音,站在后面着急看别人后脑勺的份子了。

所以我们要早一点来,抢占有利的观看地形。

十五早晨早自习,班主任把我叫了起来,“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

“看扮玩”。

“到哪里去了 ? ”

“街上”。

“在街上的哪里”?

“树上”。

“为什么要这样”?

“在下面看不见”。

“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吗”?班主任顿了顿又说,“我在下面喊你,为什么不理我”?

“我……没听到”。

“今天晚上不能上树了,坐下”!

这便是我上一个世纪80年代,看闹花灯的一点残碎的记忆。

2

对于踩高跷,舞龙灯,耍狮包,走旱船等等的扮玩里的节目名称,我大都是听大人们说的。叮叮咚咚,震人心肺的锣鼓队伍,里面有持刀拿棍,流光飞舞的七节鞭让我充满了神秘和向往,对于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男孩,舞动着流星般“火炭”在队伍开路,更是让我羡慕不已,什么时候能像他们玩上一把,过过手瘾呢?

事情就是这样的,有时候,你想什么,就来什么。

过了年,老“有机”开始筹备“扮玩”队伍了。至此引出了在博山上一个世纪80年代,群体记忆的两支著名的“扮玩”队伍——“有机”和“灯泡厂”!他们一时名燥博山,名燥淄博。到了今天人们回忆起老博山的辉煌,老博山的“扮玩”,“有机”和“灯泡厂”两个厂的“扮玩”,总是给他们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是一种让现在的老博山人,津津乐道,充满回味,再也不能复制“闹花灯”的记忆!

我住的有机宿舍在有机和灯泡厂的之间。过了中午,两个厂子的锣鼓队便“杠上”了,谁家的锣鼓敲得响,谁家的锣鼓敲得齐,谁家的锣鼓敲得花样多……叮叮咚咚,震得我连饭也叠不当(博山土语顾不上的意思)吃了,胡乱塞到嘴里几口馒头,便朝有机的锣鼓声中跑去。

不知道他们吃晚饭了没?只见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玩”劲十足的拿着各自的“武器”,专注的沉浸在一鼓一锣一镲的节奏声中。鼓点是锣鼓队的灵魂所在,一个队伍打击出的节奏和气势,全凭鼓手的一鼓锤或者连续几鼓锤的火候的掌握,鼓有鼓点,乐有乐律。几个彪形大汉站在三个轮子车的旁边,随时等着敲完一曲,再接着敲。

不能让灯泡厂的鼓声压过了我们的鼓声!

我走近了震人心魄的锣鼓声中,发现今天的锣鼓队伍又被扩大了,最显眼的是一面直径近两米的新鼓,两个人正站在一个新铁车上抡圆了胳膊,挥动着硕大的鼓锤,发出了一声声振天般的缺很有节奏的响声……敲鼓的人有一个我认识,是有机敲鼓的第一高手,另一个不认识(以后听说是从外地请来的),他们两个的鼓锤一起举起,一起落下,快慢缓急,相间无差,如同一人……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看到有玩木炭“火球”的,他们正在拾掇自己“行李”装木炭的小包或把已经点燃的木炭,装进一个拳头一般大的球状铁丝网里,人们准备着,蓄势待发。

我走到一个看似比我大不很多的男孩前,试探着笑问到,“哥,我能玩玩吗”?

男孩看了看我,“你玩过吗”?

“没……我想试试”,我眼一眨不眨的恳切的看着他说。

“这不行”,男孩拒绝了我,顿了顿,忽而伸手从包里拿出两个球状铁丝网,“这是我预备的一副,你回去找一根绳子拴连起来,先装上点木头自己试着练吧”。

我接过东西,大喜过望,不知所以。

厂子的工会主席出现在人群中,他朝敲鼓的人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高昂而骚动的声音随而渐渐的静了下来。

工会主席站到了鼓车上,开始了他的讲话,“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九仙女彩车已经弄好了,今天就跟着队伍上街”!

“我们能把灯泡厂的七仙女比下去了”!一片杂乱叫好声后,他又说,“大家都准备好自己的东西,六点整准时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就瞧好吧”,又是一片杂乱的应允声。

工会主席下了车忽然又上了车,“还有一件事,下午刚刚弄来了几个大头娃娃,看看谁家的孩子愿意参加”!

“我”!

“我”!

“还有我”!很快8个名额报满了。

“好,你们几个到会议室去穿行头”,我也很有幸参加了一次“有机”的“扮玩”。

三四个小时的“扮玩”,走遍了博山的主要街道,我很累但又很开心。最后我领了一毛五分钱的“补助”和三个肉烧饼,累却是感到收获颇多,快乐无比。

3

传统悬挂的灯笼,大都是简易的手工糊制,也有象现在的精致宫灯样子的灯笼,飘着打了各种“花”结的各色的长穗,古典而且漂亮,庄重而且大气。象这样的灯笼在博山的每一条大街上都有,可以说,它们是一个街道或者一个村的”镇宅之宝”。到了来年又被拿出擦拭,重新被挂到了它所属的街道的最显眼处。它显示着自己在博山历史的久远,显示着在博山所具有的底蕴,显示着在博山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灯笼, 在人们等待扮玩来到的空隙,默默地填充着一时“无事”的清净。灯笼上有谜语,民间故事,民俗,警句等等。无不展示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扮玩”都是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现代戏剧人物为主,大都表现出来的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一些故事典故。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都传统夹杂着沧桑,既有历史的韵味,又有时代的停滞。因为扮玩的队伍表演的节目,都是适合在白天进行表演的。

有机和灯泡厂的加入,给博山的“扮玩”表演注入了一种新的靓丽色彩。

他们的扮玩队伍的最后面,是一台移动的发电机。现代因素的加入,给传统的扮玩队伍,注入了新鲜的动力和血液。在这里不知道用“革命”来形容,合适与否。

灯泡厂得天独厚,各种各样“惰性气体”的灯棍被安装在“旱船”,“彩车”等项目上面,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长龙,在传统的锣鼓声中,在从传统的眼光透出的新奇异彩中,在经济和文化底蕴很深的古老山城里,流动,向前流动!

万人空巷,人们都涌向了孝河两岸, 山城以她那无比热爱生活的气势,展现着她的人民的聪慧,她的文化和经济底蕴,她的思想和人文的所好,刹那间,山城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