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至今,车市最大的动作莫过于手机厂商入局跨界造车行列了。

继苹果之后,小米也于近日宣布正式入局造车。小米表示,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由此可见,小米造车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厂商为何纷纷跨界造车?

为何手机厂商相继跨界造车?

不可否认,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个被科技颠覆的行业。尤其在近年来,智能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能源市场需求的缺口正逐渐扩大,而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被追捧的“风口”。

相关权威数据表示,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而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因此可以预见,中国市场未来必将成为造车新势力们重点争夺的主战场。

而且,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的市值增幅远远高于汽车销量增幅的对比。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资本对于智能汽车行业的青睐!

蛋糕大了,谁都想分食一口。

再看看智能手机市场。实际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过了巅峰时期。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在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为14.7亿。但之后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7年下降0.1%,2018年下降4%,2020年则下降5.9%。

在此局势下,手机厂商们不得不另寻“赛道”。显然,拥有十万亿级别市场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正是这条被看中的新赛道。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若能用算法+算力将电动车唤醒,那么无疑可以成功进入汽车市场,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整个汽车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厂商造车,有何底气?

那么,手机厂商造车,有何底气?又是否能够占据优势?

事实上,手机厂商造车,还真具备优势。

一方面,同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不仅在发展迭代之路上颇为相似,而且在模式和阵营选择上也异曲同工。

比如说,智能手机与传统手机最大的区别在于颠覆了机械按键的交互方式,以触屏设计给客户带来全新体验,并通过架构升级完善功能,成功将手机从通信工具转变为“场景性工具”。而智能汽车同样如此,也实现了从机械仪表盘到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的转变,再加以自动驾驶功能,让汽车由出行工具变身为“移动出行空间”。

因此,像华为、苹果、小米这类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成功的厂商,必然拥有对智能汽车发展趋势的敏感性。

另一方面,要造新能源汽车,必然要在智能化方面拥有雄厚实力和能力,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技术和软件团队,而这也是苹果、小米等的优势之一。

当然,最终这些手机厂商们能够在新能源时代拿出什么样的作品,一切还尚未可知。我们继续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