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星教派,六大门派口中的魔教。随着影视剧《倚天屠龙记》的播出,更多的人知道了明教的存在。我们先来看看金庸作品中的明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教之中,设有教主一人,教主之下是光明左右使和四大护教法王,另外还有五散人和五行旗掌旗使。光明左使杨逍手下还有天地风雷四门。明教虽是武林中一大教派,但是它有自己的军队,称之为明教义军,教中高层基本不参与义军之事,在书中我们看到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都分属不同的五行旗,朱元璋属于洪水旗,正是他们这些明教中下层人员率领明教义军反抗元朝统治。后来朱元璋逐渐做大,率领明教义军驱逐元朝,建立了明朝,而他顺理成章地成为明朝的第一任皇帝。等他继位以后,大肆屠戮明教人员。

《倚天屠龙记》中最后一章有一段话暗喻了明教的结局:“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彼时,明教高层中教主张无忌选择隐居,不问世事;杨逍继任教主后被朱元璋下毒毒死;范瑶在朱元璋下令屠戮明教的时候早已离开;白眉鹰王在少林挑战三渡的时候耗尽真气而死;金毛狮王在少林寺出家;青翼蝠王来去自如,不知去向;紫衫龙王经历灵蛇岛事件后回到波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由于他对明教的大肆屠戮,明教早已不复当年盛望,教中高层损伤殆尽,剩下的教众也不能再用明教的名号做事了,只能改头换面了。这些只不过是金庸先生书中明教的结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明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教在历史上真实的名字叫摩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的萨珊王朝。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开始在安西都护府传播,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摩尼教在传入唐朝的同时也传入了回纥,并被回纥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对大唐平定叛乱有功,摩尼教得到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大唐迅速传播,甚至受到唐朝廷的礼遇。

唐武宗会昌年间,回纥国势衰落,唐朝对摩尼教的态度急转直下,摩尼教受到严重的打击,从此转为地下秘密宗教。

到了宋朝,摩尼教被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中各色人等都有。在宋元之际,明教进一步完成了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

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便是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方腊利用明教阻止群众发动起义,震动了大宋的半壁江山。《水浒传》中方腊被宋江义军所擒,历史上真实记载的是方腊被韩世忠所擒。方腊之后,在南宋建炎年间,又发生了钟相杨么起义。钟相杨么就是利用明教阻止群众起义的,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大规模的起义便是元末明初的农民大起义。彼时明教和白莲教已经勾结在一起,元末的红巾军北伐,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白莲教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元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明王出世”的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都受摩尼教的影响。

朱元璋以布衣参与起事,先是在郭子兴帐下做事,后来慢慢地壮大,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经过15年代恶征战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明。至于“大明”这个国号的由来,根据吴晗先生的考证,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大明的意义出于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传说,经过五百多年的民间传播,成了众人皆知的预言。韩山童,刘福通在河南起义后,朱元璋一度向小明王政权称臣。后来害死小明王,继之而起国号大明。

2 、朱元璋部下分红巾军和儒生两类。红巾军早年追随韩山童,刘福通,彭莹玉等明教领袖都是明教徒,他们自然赞成用国号大明。 对儒生来说,虽然他们不信明教,但认为明是光明,分开是日月,古代的祭祀礼制相符。而且,明朝起于南方,拿阴阳五行来说,南方为火,神是祝融;北方为水,神是玄冥,当时蒙古政权起于北方,正好应了阴阳五行相克的道理 再则,上古神话中也有“朱明”一说,正好又应了皇帝的姓氏。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在笔者看来都跟朱元璋的自身经历有关,或许暗含了他的某种希望。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朱元璋称帝后对宗教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洪武七年(1374年)正式颁行的《大明律》中这样说:"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煸感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如永乐年间有唐赛儿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自此明教逐渐地衰落了以致于自明之后再也听不到明教的叫法。

小结:

不管是金庸先生书中的明教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明教,在朱元璋称帝后,明教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压,再也不能像元末时期那么明目张胆的从事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教逐渐没落,最终淹没于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