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山。顺治帝福临定都于北京,从此清王朝开始正式对中国进行统治。随后摄政王多尔衮颁发了许多法律条款,其中一条就明确规定,以满文作为清朝的官方语言。

清朝作为我国少数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国家之一,从诞生开始满汉之争就一直存在,即使推崇汉文化的康熙皇帝也无法化解这一矛盾,因此汉臣与满臣之间总是隔着一条鸿沟。而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上,也同时使用满汉两种文字,如果翻阅清朝圣旨就会发现,上面分别用满文汉文书写内容,就连故宫的宫殿牌匾上也有满汉两种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清朝官方主流,到底是以汉字为准还是以满文为准?清朝汉人远比满人多,但统治阶级是一直以来都以满人为主,甚至康熙朝以前,很少有汉人进入统治阶级。因此官方文字一直以来都是满文,可是在人们看到了康熙的朱批后却发现了端倪。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第一次进入山海关以内,满人占据了中原大

满文始创于1599年,由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而成,经过后世不断修改删减慢慢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字。但是早在几百年前,满文还有许多缺陷,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使用满文。在康熙登基之后,崇尚汉文化的康熙帝大力扶持汉臣,推行满汉融合政策。随着汉族大臣不断进入朝廷中枢,也为清朝官场带来了新鲜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故宫博物院内就保存这一份奏折,上面有康熙皇帝的朱批,康熙用朱砂清晰的写下了“朕之清字,亦素敏速,从无错误。”这十二个字。意思是:我的满文书写,也非常迅速素净,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是康熙对于自己满文书写的自夸,但是却透露了另外一层含义。

作为满人,又是皇帝的康熙,写得一手干净整洁的满文按理来说也不足为奇,这又有什么好自夸的?除非在当时人人都使用汉字,很少使用满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才会在奏折里炫耀自己的满文书写。这样一来前文的问题就得到了解答,清朝虽然官方文字为满文,但是清廷主流却依旧以汉字为主,就连皇帝也更擅长汉字。

《清史稿》中记载了,皇子要学习满文、汉文和骑射,其中以汉文为主。皇帝为皇子请的老师也都是汉学大儒,诸如翁同龢、张廷玉等人。这都是因为汉字逐渐代替满文,成为清朝官场的主流文字。甚至到了嘉庆帝之后许多皇帝都不习惯使用满文,潜移默化之间,清廷自然也不会再推行满文,因此就形成了“以汉独尊”的局势。

其实汉字之所以能够取代满文,无非是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汉人占大多数,康熙年间汉人官员比满人多了一倍不止,他们自由学习汉字当然不会在去使用满文。据说清军入关后曾经推广过满文,但是接受者寥寥无几。为了强制汉人学习,清政府甚至要求科举必须使用满文,结果就是汉人直接放弃科举,对朝廷的政策不予理会。最后清廷也知道强制汉人学习满文,无异于痴人说梦,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而另一方面,汉字确实比满文要简单方便地多,满文从创立到现在也只有400多年的历史,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早已脱胎换骨。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汉字已然是一个成熟且完善的文字。相较之下满文则有许多缺陷,不仅复杂难学,还不易传播,导致其受众极小,最后在历史的演变中彻底沦为少数民族使用的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清朝的官方文字虽然是满文,却并不实至名归。使用汉字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从康熙开始,历代皇帝对汉字显然更为青睐,因此清朝主流文字其实是汉字。不论是满文还是汉字,从跟本意义上来说,都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国家还颁发了保护满文的法令,足以证明他们在我国语言文字领域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