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消息:在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架构基础上,双方已达成最佳方案,并正式合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联合宣布: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真正实现合并的最大价值,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并购,不等于合并

可能有朋友会问:吉利不是早就控股沃尔沃了吗?……为什么现在又宣布“合并”?……

实际上,吉利在十年前对沃尔沃所完成的“蛇吞象”般的并购案,只是在股权层面,而沃尔沃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并不在收购范畴中;至于本次正式“牵手”,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共享。

虽然,“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是双方从合并消息放出后就一直强调的原则;但合并完成后,吉利集团旗下的吉利、领克、几何等品牌,与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汽车、极星品牌将形成协同合作。

而吉利所要的,就是这个“协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有了最初的并购,但彼时吉利不仅不能使用沃尔沃的技术,且其已有的生产体系与沃尔沃是完全不同的平台——如果硬要将后者嫁接到吉利的生产线,在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时间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综合改造资源,这也将使吉利汽车的成本急剧上升。

而在从最初并购、到本次合并的十年间,吉利已经完成了生产线的调整、以及研发能力的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双方在零部件采购体系方面的协同(联合开发小排量发动机、小型车平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也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

显而易见的是,吉利其实一直在为今天更深度的合作进行着准备——而这个准备的过程,同样也是吉利“品牌向上”之路的历程。

既然作足了准备,就必然会结出硕果——此次,双方宣布将在现有合作之基础上、组建新的动力总成公司,并在年底之前投入运营。新公司除了继续向双方提供动力总成产品外,还将为双方开发动力总成、以及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动力总成公司除了服务吉利与沃尔沃之外,还将为第三方汽车厂家提供产品和服务。

而这些,就是“合并”的力量。

从灯火阑珊,到太阳升起

当吉利在十年前并购沃尔沃时,外界对此的质疑就从未停息过。彼时,中国车企不过是刚刚“入行”,山寨现象和粗制滥造充斥,更谈不上什么“品牌价值”;而吉利也是在不得不签署“不能使用沃尔沃技术”的明确条款之后,才能将那次艰难的并购进行到底。

十年弹指一挥间,吉利已经成长为中国的一流车企,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较强的影响力。2020年,吉利控股集团(包括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总销量已经达到210万辆,其中吉利汽车(含领克品牌)为132万辆、沃尔沃汽车则为66.17万辆。

这一总销量数据,不仅在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中位列第一,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跻身十强也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到了今天再来谈论“合并”这两个字——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无论是规模、还是时机,对双方而言都已经可谓是“水到渠成”;至于吉利和沃尔沃所想要的,当然还不止是1+1=2,它们更希望的结果是1+1>2,而“取长补短”也不过只是合并之后最小的课题。

最为关键的,则是双方在品牌、技术、规模等各方面的再次提升;当然,这也是世界汽车制造业范围内的共同发展趋势。

【车动力说】吉利掌门李书福曾有这样的愿景:“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如今看来,这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更是他的真实“野心”。

至此,我们不妨作一个似乎绝对大胆的猜想:李书福入股梅赛德斯,又会否有可能是他下一次“牵手”的序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