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卖关子,今天江阳沽酒客要说的是掺陀螺,相信不仅仅是泸州,全国各地都不陌生。它是哪里发明的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中国是陀螺的原产地毋庸置疑。

有的地方也叫:陀罗、干乐、打老牛。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而且通过连接发动,然后不停的挥舞鞭子击打,让它不停的旋转,体会一种特殊的乐趣。

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出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从这点看,它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娱乐之王。

在很长的时间里,掺陀螺、踢毽子、跌子、滚铁环、射箭、丢沙包、跳皮筋、放风筝、打青果等等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童年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基本花钱不多,却能在娱乐中锻炼身心,而且特别开放动手能力。

沽酒客的印象中,小时候掺陀螺、打青果、放风筝都是男孩子的必玩游戏。当然其实民间游戏还有很多。不过掺陀螺有非常减压的功能。大概挥舞打击中有一种发泄的感觉吧。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首关于掺陀螺的儿歌,但是不是八零后发明的,流传于泸州好几代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印象,今天跟几个同龄人聊,大家帮着回忆复原了一下:

xxx的公,吹筒筒,

xxx的婆,掺陀螺,

xxx的爸,推屎爬(就是屎壳郎),

xxx的妈,惊啦抓。

也可以把某某某改成你们公、你们婆之类的哈。小娃儿没有规矩,就是图押韵好耍,然而相互调侃、揶揄对方,又或者小孩子之间闹矛盾或者分帮派,相互对骂,这些都用得上。其实要说有啥子恶意谈不上,就是一种幼稚的骂街行为。

当然今天,‘掺陀螺’的人,真的成了公和婆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发明了很多技术含量高,却动手能力差,或者类似傻瓜相机一样的玩具。把我们儿时的乐趣都带偏了。

当然从商业角度出发,人家是赚安逸的。那种带发射性质的陀螺,也被今天的小孩爱不释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差了不少意思。

流水线加商业味道的东西,似乎差了一些单纯质朴的东西。家长也不见得在乎这一点钱,只要娃娃高兴吗,人家都有,你自己孩子没有多不好。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儿时的陀螺呢?用上木头、钉子或者钢柱,棍子加皮带条或者绳子,自己打磨,自己发射,还可以玩多种不同的花样,不是更有意思吗?都玩花钱那种机械陀螺,真的没有意思。

动手能力差了,参与性也差了,而且玩不了多久就没有兴趣了,又被新的玩具替代,我倒是觉得,过去的那些老玩具,传技艺的东西,值得我们重新复苏起来。

一来自己可以重温童年,二来孩子能有不同的视野,三来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过去父母童年的乐趣,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传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陀螺的制作方式也很多,制作的材料选择性也比较大,比如:纸陀螺、木陀螺、铁陀螺、竹陀螺。玩法也多,比如发射的玩法就多种多样:有直发、钓鱼、甩抛、等等。

看着我们运用不同的彩绘颜料与制作方式造出来的传统陀螺,呈现不同的乡土民情,旋转时混合的美感,才是玩游戏的最高境界,也为童年的生活带来无比珍贵的记忆。

怎么样,是不是现在你也开始想去掺陀螺和再玩玩以前的那些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