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叮当

来源丨爸妈进化论(bmjhlc)

看到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想去上学,妈妈罚他在大马路上捡垃圾。

先给这位杭州妈妈的这波神操作点个赞。

原来早上起床后,这个小男孩哭着吵着不要去学校,无奈之下,妈妈决定让儿子去大马路上捡垃圾代替上学,而且要和幼儿园的上学放学时间一致,才同意儿子可以不去学校。

小男孩欣然同意。

大冬天的,穿着厚厚衣服的小男孩,戴着大人工作时用的白手套,拎着一个和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黑色大垃圾袋,开始捡大马路上和路边花坛里的垃圾。

一开始小男孩还觉得挺好玩的,但是没过多久,因为捡垃圾时不停的弯腰下蹲,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捡了两个小时就累趴下了,回家吵着要去幼儿园上学,不要捡垃圾了。

妈妈看着儿子,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坚定而和善的说:“早上你不想去上幼儿园,所以答应妈妈今天捡一天垃圾的,我们要说到做到。”

因为自己答应妈妈的,小男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

一直到拿着垃圾袋站在学校门口看到其他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放学回家,这一天才结束。

这位妈妈的做法,也赢得了网友的一大波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父母,都要适当做到“绝情”。

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开头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每个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想变成一幅什么样的画,父母的教育影响很大。

不要做一个百般讨好、百依百顺的父母。这不是爱,而是害。适当的拒绝,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适当拒绝,孩子才懂得自律

有一次,我和表姐还有她女儿嘟嘟一起逛街,逛到一半时嘟嘟又要吃棒棒糖了。

这已经是路上的第三根棒棒糖了,表姐有点生气:“不能吃了,你已经连续吃了三根棒棒糖了!”

“妈妈,我要吃糖么!”嘟嘟说着就蹲在街上不走了。

表姐有点急了:“你快起来,反正今天糖是不能再吃了!”

“我就要吃糖!我就要吃糖!我就要吃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道理小女孩也懂。

嘟嘟说完后,瞄了一眼无动于衷的表姐,开始放大招了。她一屁股坐在大马路上,揉着眼睛,开始哇哇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姐皱了皱眉头,只能无奈的又给了一根棒棒糖给嘟嘟:“好了,好了,不要哭了,赶快起来。”

嘟嘟见状后立马站起来,擦干眼泪,接过棒棒糖,麻利的撕开糖纸,开心的吃了起来。

表姐的女儿嘟嘟今年已经五岁了,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只要一张开嘴巴,看到的只有她满口黑色的蛀牙,还经常因为牙疼要去医院。

我问表姐:“为什么不拒绝她吃糖的要求?”

表姐无奈的说:“孩子要吃,不给她就闹,一哭可以哭上一个小时,我也是没办法。”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真的不能拒绝吗?拒绝孩子的要求,就是不爱孩子吗?

有家人疼爱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疼爱一旦过头,孩子就会被惯坏。对于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的,家长要把好关,不利于身心成长的,一定要坚决拒绝。

合格的父母,爱孩子,但不是一味的溺爱,不要任意地满意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要学会坚定而温柔的说“不”。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一再强调了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和善而坚定。

适当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律。

适当拒绝,孩子才会有责任感

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其中一位作者讲述了一个自己儿子生活中的小故事。

有一段时间,他的两个儿子正好处于懒散、不负责任的阶段。

有一次,他的两个儿子准备放学后去踢足球。他们自己收拾好球衣球鞋等物品,打好包放在门口,但是早上忘记带去学校了。

他出门上班的时候其实已经看到。果真没多久就收到了儿子发来的求助短信,问他可不可以上班时顺路把东西捎过去。

事实上,他的确可以中途停一下,把东西交给他们,然后再去上班,时间也来得及。

但是,他拒绝了儿子这个对于他来说是举手之劳的请求,并且要求他们向教练道歉,因为他们没有做好参加训练的准备,是对教练的不尊重。

他还发信息给教练:今天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带所需的物品,只能穿校服参加训练。并且要求教练对于未经准备就参加球队训练的球员,一视同仁进行处罚。

他认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教训一下两个责任感薄弱的儿子,培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放学去接儿子的时候,两个人浑身是汗,气呼呼的指责爸爸没有爱心,连东西都不帮他们带去学校。

他平静地提醒儿子:“东西是你们自己收拾的,也是你们自己放在门口,不是别人,我只能对你们的遭遇表示同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的路》一书中说:

“真正的爱,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真正的父母,只有适当的拒绝孩子的要求,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

孩子们只有通过经历教训才能学到宝贵的知识,知道做事的底线,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当拒绝,孩子才能独立成长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田亮的女儿刚开始时不愿意离开爸爸,整天挂在爸爸身上哭鼻子。

就连田亮对自己女儿的哭功都表示无可奈何。但他并没有因此迁就女儿,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放下挂在自己身上的小小人儿,坚定而和善的让她独立参加到活动中去。

她是这一期中变化最大的孩子。

就是因为父母宽严结合的教育方式,适当的说“不”,长大后的森碟,更是独立乐观坚强的元气少女,即使手臂骨折也带伤演出,一句“我身残志坚”直接让妈妈笑喷。

乐观而坚强的孩子,离不开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大部分就是父母教育中的折射。

很多父母都是“惯孩子而不自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父母便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好的东西,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久而久之娇惯、纵容了孩子,而自己却不知道。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就曾说:

“孩子就如蒲公英的种子,在发育成熟后,便随风飞走,找到合适的地方降落,然后生根,发芽,长大,开出属于自己的蒲公英花。

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风雨,孩子也会再次经历;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难题,孩子也必须面对。”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纵有千般不舍,孩子终会离开,而父母必须放手,这就是生命法则。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才,好的父母,都是适当做到“绝情”。

适当拒绝,孩子才懂得自律,设置规矩并坚持不懈地执行。

适当拒绝,孩子才会有责任感,让孩子承担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

适当拒绝,父母爱的有分寸,孩子才能独立成长。

作者简介:叮当,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追逐梦想的文艺范宝妈,热爱生活中的烟火气,用阳光一般的心情,写有温度的文字,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