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情人节来定义元宵节,未免把这个古老的节日简单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西汉时,这个特殊日子已经被重视,人们以通明的灯火来祭祀太阳神。由于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把“夜”称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得名“元宵”。

魏晋之际,在道教“三统”和“三元”观念的影响下,元宵节进一步受到人们重视。道教认为,元气是万物形成的最基本元素,它们构成了涵盖万物的“天、地、人”三个系统,在此基础上,道教又将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为三元日,随之也出现了上元、中元、下元三官。据道教典籍《无上秘要》记述,三官分别为上元玉检检天大录、中元玉检检仙真书和下元玉检检地玉文。

到唐代时,三元进一步与三官匹配起来,人们认为上元是天官赐福,中元是地官赦罪,下元是水官解厄。而象征天官赐福的上元节,无疑成了人们最喜爱、最重视的日子。

到唐玄宗时期,上元节已被当作一个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朝廷特许百姓燃灯庆祝三天。每逢上元节,长安城内取消宵禁,处处张灯挂彩,满树银花,百姓尽情赏灯娱乐,面对此景,唐代诗人苏味道发出“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感叹。

唐人过元宵,当然少不了酒。在这一天,唐玄宗会在宫中举行宴会,以美酒佳肴招待群臣和使节。

宋朝沿袭唐风,且将元宵节变成了放假5天的重大节日。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和年间人们庆祝元宵节是如此热闹:“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天,宋朝皇帝要登上宣德门楼观看花灯,与百姓同乐,皇室还在皇城端门前摆出御酒,叫“金瓯酒”,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到端门下仰窥圣颜,受赐御酒一杯。

《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件趣事:一女子于深夜游览完京城花灯后,看见“金瓯酒”,不禁酒性大发,将一大杯酒一饮而尽,并且顺手牵羊,将金酒杯也揣进怀里,但此举被巡逻的禁军发现。该女子被抓到宋徽宗面前,宋徽宗问为何偷东西,她镇定自若,背起一首《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 , 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听后大喜,将酒杯赐予该女子。

到明代,朝廷特准许赐假给百官,假期延长至10天。每逢元宵佳节,酒楼歌馆人声鼎沸,街头巷尾,花灯迷离,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

但到了清代,元宵节被缩短至5天,据《燕京岁时记·灯节》记载:“自十三至十七均为灯节,惟十五日为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

即便如此,酒依然是热闹的上元夜必不可少的饮品,这里既有程瑞祊《都门元夕踏灯词》“貂裘买一醉,脱付酒家胡”的豪放,也有《红楼梦》中贾府在大花厅上摆十来席酒,定一班小戏,所有人都在饮酒的欢乐。

如今,虽然元宵节虽然不及古时那样隆重,但饮酒,依然是人们必要的仪式和习俗。在江浙一带,人们在元宵节要吃“元宵酒”;而在广东,赏灯的同时少不了“饮灯酒”,各家各户在祠堂前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开怀畅饮。

又到一年元宵节,在感叹古人元宵热闹的同时,你准备好美酒庆祝良辰美景了吗?我们在公号等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