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反弹逻辑

“松松紧紧”这四个字从2020年到现在体现的格外明显。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2020年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居迎来了“蜜月期”,可以说是既有政策支持、货币又给力。

在各方的支援下,2020年全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7.6亿平方米和17.36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涨多了也不行啊!于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各地不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

特别是2021年以来,调控就一直没有放松过,仅1月份累计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超过42次;截至目前,房地产调控累计更是超过70次。

不过近期的楼市有点反逻辑,似乎越调控大家的买房热情越高,尤其是一线城市。

而在一线城市牵头拉涨之下,二线也跟着跑,因此近段时间一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慢慢起来了,个人住房贷款也在不断增加。

银行“拖后腿”

虽然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买房热情都很高,但是有些地方的银行却在政策的限制之下开始“拖后腿”了。

不知道朋友们还记不记得,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

《制度》的具体内容我们在之前发布的文章“多家银行房贷被曝暂停!房市要变天了?”里面有提到。

而在《制度》发布之后,有些地方的银行开始按要求严格实施,在“两道红线”的高压之下他们的贷款审批速度十分缓慢,甚至有些银行出现了“停贷”的现象。

这样一来可就苦了许多购房者了,因为签订购房合同后申请银行贷款是有限期的,大部分商贷的限期是2个月内,而组合贷则是4个月,如果在限期内贷款批不下来就等于买家自动违约,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比如买二手房的人,超出期限后房主会将房子收回并且不退定金,而购房者都找不到地方诉苦。

对于许多有购房刚需的人来说,银行这一“拖后腿”就让他们白白遭受了许多损失。

而且让一些购房者更气愤的是,他们因为本地银行严格执行《制度》面临着损失,但是在一些银行没有严格执行《制度》的地方,楼市反而出现了成交量上升、新增房贷金额越来越高的尴尬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两条红线”从1月1号开始实行,但2021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额度却大幅增加: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增加22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

然而2020年全年的住户部门贷款也才7.87亿,平均算下来一个月才六千多亿。

也就是说,今年1月份一个月的新增房贷都抵得上去年两个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足刚需购房需求

红线政策下,有些银行迫于压力严格执行,有些银行却没有,因此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尴尬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政策想要保障“住房不炒”,给楼市降降温的效果也不理想。

毕竟对于投资客来说,只是在部分地区无法拿到银行贷款其实影响并不大,他们有大把搞钱的路子,到时候该炒房还是继续炒。

但是对于一些只能等房贷的刚需客来说,银行受政策限制迟迟无法发放贷款却可能让他们遭受损失。

因此在《制度》发布近两月后,近期海南、广东、北京等地方做出了调整,下发地方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通知。

当然,目前的调整主要是以第三四五档的银行为主。

比如广东分别提高了第三档、第四档相关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2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海南则提升了第三档相关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2.5个百分点。

虽然调整比例不高,但这些考核上限都是地方监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上调的。

在上调之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关银行的调整压力,实现政策平稳落地,全面限制投资客通过银行贷款这个渠道获取资金;

另一方面,对于刚需客来说现在利好信号已经释放出来了,有买房刚需又拿不到贷款的朋友们不需要担心,接下来房贷很快就会安排到位。

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合政策调整和这几年楼市的走势来看,总体来说楼市是周而复始、阶梯式上涨的,不过保障住房不炒、让刚需客有房可购必然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关注的重点。

因此大家还是应该放平心态,根据自己的需求购房!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