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和印度两军总算是有一点点实质性的动作,就是双方开始脱离接触了,根据我们看到的新闻画面,双方的装甲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已经开始脱离接触,中方坦克、印方坦克从近距离对峙,已经开始向各自的后方撤退了,那么这个撤出阵地到底有什么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阵地撤出这个能力,它是综合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战斗力包括火力、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能力、后勤保障、装备保障能力、指挥协同能力,你别看就这么一个撤退的动作,与上面这几个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在撤离过程当中,首先你的后勤保障装备要完善。后勤保障网点的设置,是适应战场需求的,不是说车一走就能走很远的,在沿途各岸,有补给点,有保障点,同时指挥网络是健全的,因为一个大的撤离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小分队,如果说是二百辆坦克,那是多大的部队,两个重装旅啊!这样的部队指挥协同协调一致,不亚于在天安门广场阅兵。

我们过去虽然说有时候有一些老装备,可能是我在这个高原驻训一段时间之后,故障率比较高,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我们新一代的装甲装备,应该是在发动机、传动等等方面,应该是有了很好的一个进步了。这个动作就充分证明了我们的99A坦克、88A坦克,完全适应高原作战的需求,否则一个动作,有可能就稀稀拉拉,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根本就走不了。

而且装备在使用中,不断的研制过程中,应该是磨合到一定程度了。因为我们也知道,99坦克在研制最初的时候,它的传动可能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那么到今天为止,它能够在高原上下这么自如,应该讲它的性能可靠度,不是过去我们看到原型车那架势了,而是相当相当成熟。

特别是大家要看到,撤退动作和进攻动作是一样的,进攻需要战略预备队,需要空中防护,地面的一层一级的防卫,撤退不是哗啦一下就走,必须要有一层一级的防卫动作,一层一级的往后撤才行。所以大家看到当88A坦克撤退的时候,99A没有动,是在掩护地动作。其实它是有战术地交替掩护后撤,我们叫有组织后撤,这个有组织就是从战术动作上体现出来的。

而且这才是一个方面,其实还会有空中的部署。这么一个大型的两个重装旅,这么多数量的坦克,一定有空中的掩护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地面行动。班公湖这个地方,按说近距离上,在楚舒勒,印度那方面有个简易的机场,它空中的支援的距离更近一点。但是中国在当时撤退的时候,肯定是做过了空中掩护的方案,因为我们在这个方向上,靠在阿里地区我们也有机场。所以这个撤离的动作,背后反映了我们中国军队巨大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网友担心我们撤得太远会吃亏,其实可能拉开距离以后,对于中国的装甲部队来讲,反而应该是占便宜的。这个可以简单比较一下双方坦克的炮射的距离。其实印度的T-90S,它的炮射距离,也就是125滑膛炮的炮射距离也有2000米,我们中国99A有效距离也是2000米,可是在2000米距离上面,穿甲的能力,我们要比他们强,我们的穿甲能力可以达到680毫米,而从资料上看T-90S坦克穿甲能力只有600毫米。

这里说的600毫米和680毫米,应该是指垂直穿透均质钢装甲板的厚度,当然并不是指装甲真的有那么厚,实际上要折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按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朋友他们就说过,俄罗斯的穿甲弹就是炮口顶到我们车上,可能都打不穿我们这种装甲。我们的防护实际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双方距离一旦拉开的情况下,等于是我方装甲的作用充分发挥,而T-90也好,T-72也好,那个装甲在两千米以内是可以被我们100%洞穿的。“钨针”,就是我们说的弹芯,实际上叫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俄罗斯其实也还是比较早的,我们后来居上,我们的这种“钨针”的射进能力,破甲和穿甲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另外,这些脱离的动作,为什么印度那方面比较惊恐?其实我们脱离的速度快,意味着如果下次再部署的话,我们的反应速度、机动速度还会优于印度。如果形势需要,我们很快就能回来。所以说在班公湖这次撤离行动,与其说是撤离,不如说是向印度方面充分展示一下,我们大兵团装甲力量在高原的机动能力。

印度人的惊讶,也许更多的是对中国人解放军这种高原大兵团、重装甲,机动作战能力的一种恐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