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手机信息泄露都是令用户万分头疼的事情,而且无从避免。互联网社会基础庞大的数据系统,以收集各种信息为支撑,但这个过程中不乏有些系统或软件以不道德的方式,获取个人日常生活及隐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方软件获取用户地理信息

许多移动应用都要求用户提供地理位置信息,地图软件需要位置权限,这不难理解,但假如一个输入法也说要读取位置,甚至读取通讯录,未免让人心生疑惑。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100款手机应用的个人信息收集情况,发现它们普遍涉嫌过度收集:59款涉嫌过度收位置信息,28款涉嫌过度收集通讯录信息,23款涉嫌过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涉嫌过度收集手机号码。

消协2018年发布的该报告显示,近8成受访者认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是推销广告。拿位置信息来说,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来推送附近商家的广告。除外,还可收集用户的活动路线及范围信息,得到背后隐藏的信息,用户开放的权限越多,展现出的“用户画像”就越清晰,广告推送也可能越发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权限外获取用户信息

用户手机中一般配置有运动传感器,这是用来感知用户拿起手机、横屏竖屏、走路步数等等的那些元件,并不受访问许可的保护。换句话说,有些应用不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权限,而是通过传感器来获取信息。比如,触碰手机屏幕的不同区域,会让手机倾斜并产生些许位移,传感器会收集位移数据。而AI算法可能从中总结出规律,用位移数据来推测输入位置。这样,我们在手机上输入密码时的触摸位置,也有机会被捕捉到。

基于以上诸多情况,尽管社会一再强调保护个人隐私,但在现实生活中用户隐私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手机除了以授权方式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这一途径外,还能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获取信息,用户一定得多加自己的注意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