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北京的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1月28日),但我与内容小伙伴曹思颀还是登上了川航3U8890飞往成都。在飞越1697公里后,走出机场,虽然手机里还保存着滚烫的核酸检测报告,但我们还是略有担心成都人是否欢迎我们这来自北京的朋友。

顾虑在当天晚上的一顿热啤酒中消失。玉林路上的烤兔子店里,我的一位从事房地产的朋友已经彻底进入体育产业;然后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火锅、四川大学附近的何师烧烤……成都人的好客与热情在一顿顿美食中得到验证。只是,跟往常不同的是,大家似乎都更“忙”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这个始办于1959年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今年8月18日-29日将在成都举办,成都希望通过这项赛事来达到国际化大都市转型的目标——距离这项赛事的举办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交通、金融、房地产、场馆建设等领域都进入最后的争分夺秒,而涉及整个产业链内外的人都认为:这对成都、公司、自己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能够狠狠地抓住它。

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最近半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成都被提起的次数明显增多,这个位于西南超过1600万人口、GDP超过1.7万亿的城市常常成为“话题之王”,包括那个不愿被官方再提及的“川渝共同申办奥运会事件”——就在我们到达成都时,还看到成都今年6月将竣工“最大”的全自动智能AGV机器人停车场。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是“最大”,这些代表鲜明特色的新物种都会随着“成都大运会”的召开而落地生根。

表面上看,成都在爱上体育,落地各种各样的赛事;而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成都希望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来完成城市转型与升级。这个路数并不陌生,西方诸多城市乃至包括亚洲的东京、首尔、北京都已走通,如今,包括杭州、武汉、厦门、西安等城市也在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来达到经济等各方面的提升。看上去,这也会是国内其他城市的榜样(经济学家梁国勇近期在FT中文网发表观点称,有必要在原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推出“北方振兴”计划)。

“服务业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成都的服务业就很发达,满大街都是茶馆。”经济学家许小年之前在西南财经大学演讲时说:“成都的老百姓喜欢花钱,我一直想研究一下(这)是为什么。”

当然,正如许小年所说,成都政府层面也意识到服务业占比过大,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苹果平板电脑、60%以上的电脑主板芯片组和约50%的笔记本CPU都来自成都。此外,成都政府在2017年开始推进设立了一个1000亿元规模用来做产业投资引导的母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来设立子基金,其中用6亿投资了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可能最为知名,成都为了吸引各种新型公司可谓砸了真金白银——至少,我身边不少技术、文化类公司都在成都落了户。

以上种种,均能看出来成都在“搞事情”:而热爱体育只是这座城市的行径之一。

美食是成都的特色之一,尤其是酷爱吃兔子。未来,体育能成为成都的标签之一吗?

或许要不了多久,成都的变化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随时进行对比,比如,安逸与不安逸、老城区与新区、2015年与现在等等。在过去,成都留给我的只是一座城的“刻板印象”,跟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川酒(六朵金花)、川军(无川不成军)、四川方言(幽默、好玩)、火锅、熊猫,这是我所记得的成都。但这次,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尤其在体育方面:以前每次到成都,都是急匆匆地去急匆匆地走,这次有机会用4天的时间,去了当地不少代表性公司,劲浪、咕咚、成都马拉松运营公司等;去了官方机构成都体育局、大运会组委会等;去了跨界公司戴德梁行、拜访房地产从业者等;也去了很多体育或非体育的初创公司——当然,还有见了四川足球代表人物姚夏。

尤其有意思的是,像咕咚、劲浪这两家成都代表性体育公司,我在七八年前就有过深度接触。那会儿我还是财经记者,2013年我在北京的星巴克跟咕咚创始人申波交流,他提到最多的是自己的产品以及类似《创业维艰》里提到的那些感触;劲浪则是因为我关注李宁这家公司时打的交道(劲浪是李宁很重要的渠道商,创始人赵瑜也跟李宁本人一样重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最早,我都没有把这两家公司当做体育公司,咕咚属于互联网科技,劲浪则属于零售。

“成都有这么多优点,它有缺点吗?”我们问了劲浪体育副总经理周奕桥。

“当然有。成都毕竟是个盆地,不像其他城市都有一条河或一条江贯穿整座城市、很有气势。盆地自然就有盆地的劣势,包括眼界与格局。”周奕桥回答。

我由此联想,体育会不会是成都的那条河、那条江,那条可以将老城区与新城区、东西南北贯穿起来的大江大河呢?如果是,想要真正挖通这条河、这条江的话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与智慧,还要有一些专业与热爱。

确实,成都在改变。想想之前我每次到成都都被当地朋友好客直接从机场接走,然后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相聊甚欢,喝上酒,晕乎乎地回到酒店,第二天晕乎乎地离开。这几年我就没有一次仔细地打量、到处逛逛成都——成都人太热情了,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