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家一声令下,上海交通大学的主体从上海搬到了西安,建成了西安交通大学。

当时的西安交大,继承了上海交大70%的师资,还有大量的图书、实验设备。曾几何时,只剩下原上海交大30%资源的上海交大,在西安交大眼里,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罢了。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上海交大是全方位超过西安交大。

为什么上海交大的70%竟干不过上海交大的30%呢?

原因无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利”对于大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如今的上海交大,之所以能以当年上海交大30%的资源,干过掌握上海交大70%资源的西安交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上海交大具备西安交大所没有的“地利”。

“孔雀东飞而不西顾”,西安交大真的很无奈呀!

对自己“地利”的缺陷,西安交大逐渐心知肚明。它们不甘落后于本来是自己“小弟弟”的上海交大,除了在威海、珠海、深圳布局之外,更是在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创办了西安交通大学最大的异地研究院,而且与英国名校利物浦大学合作,创办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以教育环境国际化的优势招收本科生。

2020年高考,西交利物浦大学招收本科生4201名,超过了西安交大本部招生数(西交本部计划招收本科生3900人)。西安交大在西安之外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弥补西安交大自身的“地利”劣势。

地利,地利,而今中国的大学,有多少受益于“地利”的得天独厚,又有多少受困于“地利”的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