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玉自古就被国人视为雅物,涉及到玉器的名篇佳句更是数不胜数,如《郑风‧女曰鸡鸣》中的“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又如《秦风‧小戎》之中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而“玉不琢不成器”更是玉器行业里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句。不过,并非所有雕琢“成器”的玉都能被视为雅物,因此在玉雕行业中围绕着“如何琢”,便有雅俗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雕名家 任永辉 作品【双飞翼】

那什么样的玉雕称为“雅”?什么样的玉雕又称为“俗”呢?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雅俗的定义,并不是以官方的、或流俗取向为绳墨,而是以传统观念对雅俗的划分为标准,即以学养与超逸的士气为前提的。对照到玉雕上,所谓“雅”的玉雕,大多指的就是汇人文之韵致,融能工之巧思的作品。这类玉雕作品原料未必上乘,雕刻工艺和技法也不复杂,但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和人文思考,耐人寻味。而“俗”的玉雕作品,除了工艺粗糙的以外,还可能是一些精雕细琢之作。但无论雕刻得多么细腻,因为缺少人文气息,所以让人观之索然无味。因此这种看似精美的玉雕,终归只是玉雕师的炫技之作,而非艺术,自是俗不可耐。

▲玉雕名家 刘长龙 作品【貔貅】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不是只要具备了深厚的玉雕功底,就可以雕刻出雅致的玉雕佳作的。正所谓“绘画之美生于文心。画中无文,则画不可读;无心,则画不明志也。”玉雕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其“雅”同样也生于文心,它是玉雕师的思想变幻成视知觉的形式过程。玉雕师所具备的诗文、哲思、情趣、心境、品格等,这些形而上的追求,才使得玉雕具备了人格上的魅力,才能具备雅逸、高妙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雕名家 张小洋 作品【参悟】

因此,玉雕作品格调的雅与俗,实际上就是玉雕师们文化内涵与修养在玉上的特殊体现。一个玉雕师若是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那么他对于玉雕的领悟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为玉雕本就是集诗、书、画、雕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玉雕大师的作品雅韵十足的原因,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离俗而趋于雅,最终雕刻出有故事,有人文的玉雕作品。

▲玉雕名家 陈振坡 作品【玉兰花】

玉雕名家的玉雕大师们不仅在雕刻方面有着扎实的功力,而且他们在日常中还会不断学习哲学、美学、文史等经典文化,有的玉雕师还同时涉猎书法、泥塑、国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正确运用各种文化学识,身有所历,目有所见,酝酿真情,借手中之玉,以写意志趣和人文哲思化育当代玉雕艺术。关注玉雕名家网易号,同我们一起品鉴玉雕艺术,感受玉雕魅力,触摸玉雕作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