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知的力量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

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反而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专注的力量

心静了,做事情时全神贯注,内心的潜力便会被激发出来,外界的环境便无法影响他,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面对世界的浮躁,我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茫然的状态,做事情时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

静心,我们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不静,心境自然不会摆脱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做事情不专注,自然导致效率低下。

当心灵清澈、明净,不受任何现象拖滞时,反而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

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学会按心兵于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处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遇到荣宠之事能置之以让,遇到忧愤之事能平之以稳。

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更是一种境界。以一颗安静的心,隔绝外界环境的干扰。

让自己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用整个身心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自我纠缠。

3

信念的力量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

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

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朱宸濠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

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成为横亘在我们与目标之间的拦路虎。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才是克服畏难情绪的良方。

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任何事,如果信念不坚定,内心的力量会匮乏,便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事情自然不会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行动的力量

“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磨练”。修心就是要在做事中磨炼。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未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剑,泰山不可挡。

被贬龙场期间,王阳明一直都在坚持讲学,三年期满之后,又奉旨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做知县。

王阳明新官上任第一天,一群百姓涌入了县衙门,他们哭天喊地,似乎在要求减免税负。他很快就查明了真相,原来庐陵根本不出产葛布,却要缴纳繁重的葛布税。

对此,王阳明先是安抚乡民的情绪,又带头表态:既然我做了庐陵知县,县中发生了不平事,本官一定为你们做主。

看到王阳明态度真诚,百姓都安静了下来。

随后,王阳明展开深入调查,了解到葛布税并不是朝廷下达的合法税收,而是宦官鱼肉百姓的借口。于是他向乡民们宣布,今年就会免去葛布税。

在事上磨练自己,首先是具备勇于调查的执行力,之后就是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

神奇的是,有时候我们本来是逆流而上,却发现事情其实正在发生转机。最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醉梦古诗词

「受欢迎古诗词公众号,品味唐诗三百首」

无题 | 小李杜 | 温李 | 典故 | 爱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