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12月3日,成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容积率管理促进“中优”区域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划支持措施(征求意见稿)》。

随着主城“中优”范围内可开发用地不断减少,其稀缺属性越发凸显,视情况对“中优”区域的容积率进行优化调整和有效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推进核心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城市竞争力。(详见:《适度上调!成都拟优化调整“中优”区域容积率》)。

从这份《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成都对城市规划的前瞻性。

2月23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印发了《〈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也正式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锐理君给大家圈几条重点——

1、对于天府广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等城市核心片区;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火车东站、火车西站、天府CBD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骡马市站等城市级轨道站点,通过TOD一体化设计研究,开发建设用地容积率具体指标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确定,城市设计方案及容积率指标需通过市规委会审议。

2、区域级轨道站点100米范围内用地容积率指标可适当上浮,上浮比例不超过20%。

3、保障性住房、农民安置房、棚改安置房相关用地容积率均按不大于3.0执行(特别地区除外);城中村改造相关用地容积率按不大于2.5执行(特别地区除外)。

4、适度提高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及一般单元内国有土地改造住宅用地容积率。

5、临环城生态区500米范围内开发建设用地容积率可适当上浮,上浮比例不超过20%。

6、允许容积率指标在片区相同用地性质的未出让地块间进行平衡转移,并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及城市功能核心转移。

7、鼓励新增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鼓励新增公共空间用地,可确保原有经营建设用地规模不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的补充规定》文件解读

一、制定背景及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目标,推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总结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容积率管理促进"中优"区域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划支持措施(送审稿)》,该支持措施内容同步形成《〈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

二、制定思路

《补充规定》重点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统筹管理,引领土地资源向产业聚集区集聚,严格城市风貌管控,推进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打造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促进"中优"区域城市有机更新,强化片区产业发展、生活配套建设以及生态场景营造,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

(一)开展城市设计对片区容积率进行统筹平衡

强化以"片区"为单元开展城市设计,落实"片区综合开发"的理念,结合片区产业发展、生活配套建设以及生态场景营造的要求,加强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统筹管理。在不突破片区开发建设总量的前提下,实施容积率转移平衡,实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推动城市风貌保护。

(二)推进容积率精细化管理

在目前我市按照形态分区对容积率进行通则式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城市设计实现容积率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促进土地资源向城市核心区及TOD核心区等产业聚集区集聚,满足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山水蓝绿空间等城市风貌敏感区域建设强度及建筑形态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三)结合城市发展理念优化现有规定中相关内容

结合目前我市公园场景营造、地下空间利用、TOD建设等城市工作新理念,优化完善项目容积率计算规则。

三、制定依据

《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

《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

四、重点内容

《补充规定》分为适用范围、主要措施2个部分:

(一)适用范围

明确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的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

(二)主要内容

《补充规定》在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容积率指标按照形态分区进行通则式管理的基础上,落实"片区综合开发"的理念,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容积率分类管控、容积率转移平衡、容积率奖励等措施,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容积率管控。

1.强化容积率分类管控。对城市核心片区及轨道交通站点、环城生态区等城市重点片区、产业用地、创新研发用地等分类制定更适宜城市产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管理措施。

2.推进容积率转移平衡。一是推动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鼓励土地资源向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及城市功能核心集聚。二是促进城市风貌保护,推动城市开敞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的特色彰显。三是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公共空间供给,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及城市功能完善,促进高品质生活。

3.实施容积率奖励。强化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及开放性,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及地下空间利用,推动公园场景营造。

|qiu

出品|锐理数据总部新媒体中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