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23岁的少女莎莎叫了货拉拉搬家,因为货拉拉司机连续三次偏航,而且选择了与软件导航完全不同的路线;可惜的是,在货车途经荒凉的工业园区时,莎莎因为不明原因从车窗跳车,因后脑着地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扼腕的是,货车距离车来车往的主路只剩200米;悲剧本可以不用发生,可货车司机在莎莎跳车时,并没有紧急刹车;而是在莎莎跳车后,司机才停车打了110和120;种种阴差阳错,导致了一个如花少女从此凋零于人世之间。

事情发生后,货拉拉司机被警方羁押调查3天后释放,随后在舆论关注下,司机在2月22日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公安机关带走;随后,货拉拉发布了一则不疼不痒的道歉报告,承诺了整改措施。

比如货拉拉在2月11日(除夕)与莎莎的家属沟通后,直到上了热搜,才在2月22日周一再次与莎莎的家属沟通,但春节假期是2月17号(初六)结束,2月18号到2月21日,货拉拉在做什么?

是不是因为司机已经被警方释放了,货拉拉认为平台方责任很轻,所以不愿意积极处理?如果不是舆论关注,把货拉拉送上热搜,商誉受到严重影响,货拉拉会不会就打算拖过去??舆论一关注,货拉拉马上就取得了家属的谅解——这谅解,来自舆论的力量,还是货拉拉的责任感?

当然是舆论的力量,毕竟包括AppStore在内的各大应用市场上,货拉拉新增的一星评分,还有大量的差评,都是实打实的对货拉拉造成了伤害,倒逼着货拉拉去解决问题,这真是舆论的威力,跟货拉拉的责任感毫无关系——难道平民维权只能靠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货拉拉的道歉信里,承认了三个错误:安全预警缺失、没有行程录音以及用户关怀不力,这都是被口诛笔伐好几天的问题了,没啥新意;但是我想质疑的,是以货拉拉的商业模式,真能解决这些问题么?

货拉拉不过一个卖信息的中介平台,又没有滴滴的垄断地位,凭什么控制这些自带生产资料的司机?开什么玩笑?做不到的事就别吹牛了。

货拉拉的商业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货拉拉在2013年成立,主要提供同城、跨城货运的互联网撮合服务,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600亿。但我们得先分析一下货拉拉的收入来自哪里,才能明白货拉拉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司机了。

货拉拉提供的是同城货运的互联网撮合服务,这个跟滴滴是一个性质;司机端自备车辆,提交行驶证、驾照信息、货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营运许可证、交强险,接受培训,并在平台上注册;货拉拉获得了大量C端用户的需求,并且用抢单的模式把订单分配出去;这个商业逻辑是合理的。

如果货拉拉能做到一家独大,并且只收取运费抽成,那就是滴滴模式;这时候货拉拉是能管得住司机的。然而现在货拉拉搞了个我全都要,一边要吃新司机入驻平台的1000块押金,一边要收司机端的每月最高699的会员费;不买会员的司机,要么抢不到单,就算抢到单,每单也要支付15%的信息费。

那么货拉拉能收到多少押金和会员费呢?根据创业邦在2018年4月对货拉拉的报道,货拉拉用户超过2000万,注册司机在300万以上;根据货拉拉发布的《货拉拉2019大数据报告》,货拉拉已经有4.1万名活跃的95后司机,其中还有411名女性,这些95后一共接了1139万单。

另外,今年1月8号,货拉拉发布了**《2020年城市货运数据报告》**,里面提到「2020年货拉拉平台新晋司机超过90万人,其中37%是因为疫情影响而加入」;所以,我姑且认为货拉拉的注册司机数量为400万人,但其中缺失了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所以实际上只多不少。

所以注册司机沉淀的押金,就是40亿元的资金池,货拉拉可以拿来买个5%左右的保本型理财,每年还能带来2亿的营收;

注册司机缴纳的会员费,按500元/月/人计算,保守按照20%的司机缴纳会员费估算,货拉拉每月能收4亿的会员费——每月4亿的现金流,放到任何一个公司这一眼看去就是货拉拉营收的大头。

这两项收入之和,差不多就是50亿/年;再加上货拉拉的合作购车业务、信息费抽成等业务,多少也会有点收入;货拉拉作为一个互联网 物流企业,目前估值600亿,等于是12倍市销率,也差不多符合投资人的逻辑。

所以货拉拉跟滴滴不一样,滴滴收入的大头是每月上亿张订单的抽成;而货拉拉收入的大头是司机师傅的押金和会员费;这个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司机师傅才是货拉拉的米饭班主和财神爷,而货拉拉能吸引司机师傅付费的,就是海量的需求信息。

难以严格司机准入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货拉拉又能如何增加营收呢?是不是要大力拓展新增司机来源?是不是最好让司机师傅尽量购买会员服务来缴费?拉新算不算是KPI?那严格司机准入制度,跟货拉拉的商业模式有没有冲突?

显然有冲突。对货拉拉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占有率,以及注册司机数;只有把市场上的大部分司机都圈到自己的生态圈里,货拉拉才能吸引更多的C端用户,尽早完成上市,以便于投资人获益退出。

在这种业绩驱动和KPI考核模式下,货拉拉有什么动机,去严格财神爷准入制度?营收掉了的话谁负责?就算向滴滴学习,APP加入人脸验证、动态拍摄、司机无犯罪记录、人脸校验、用户评价、全程录音、隐私号码,然后怎么落地呢?谁会严格规范财神准入制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这个用户在货拉拉司机端的留言,表示经常一单都跳不出来,这不就是用大数据逼着司机买会员挣钱么?所以货拉拉的核心营收,还是靠司机每个月的份钱。

另外,就算货拉拉严格控制司机准入了,货拉拉的竞争对手,比如快狗之类,他们会同样严格地执行么司机准入政策么?

所以,如果我是司机,我肯定会在两到三个平台上注册,绝对不会把自己绑死在一个平台上;货拉拉不但每个月收我的会员费,我还拿不到几张单,还要求我走一大堆合规流程;而平台B对我的要求就相当宽松,那我用脚投票,不用货拉拉好了。

安全设备难以铺开

还是老问题,滴滴管得了大部分全职司机,但货拉拉管得了用脚投票的财神爷么?毕竟全职的滴滴司机,指望着从滴滴接单养家糊口,每个月挣上万把块钱;所以看在「稳定」的面子上,基本上还能服从管理;

可货拉拉该怎么管理每月给他交会员费的财神爷?毕竟这些财神爷的收入一不平均,二不稳定;根据**《2020年城市货运数据报告》**,76%的新司机表示加入货拉拉前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10000元之间,其中5000元-8000元者占36%;从3000到10000的差距,这个太不平均了。

开始干货拉拉之后呢?大部分新司机表示加入货拉拉后能维持之前的收入水平,也就意味着仍然保持着3000-10000的巨大差别;而20%以上新司机表示加入后月收入增加了1000元-5000元,从1000到5000,这收入增长差距也是太大了。

靠货拉拉挣到钱的司机师傅,比如「广州的小面司机李师傅则是平台完单最多的司机,完单量达3722单」,肯定愿意花几百块安装车载安全设备;可每个月只在货拉拉上跑4单的司机师傅,他愿意花钱装这玩意么?肯定不愿意。

如果单量少的司机师傅不装安全设备,还有没有机会得到派单呢?一定有。但货拉拉的销售肯定会提醒这些司机师傅,只有购买了会员,并安装了安全设备,才有可能接到女性用户的订单,不买会员,不安监控设备,那你能接到的订单还会进一步减少……

很简单,接下来司机师傅可以挑选两条路:

1、按照货拉拉的合规要求,花几百块购买货拉拉的安全设备;

2、转投其他审核不严的平台,特别是地方性、区域性小平台,但这种小平台就更不会在意用户的风险了;

毕竟对于中介性质的平台公司,用户的风险已经全部被转嫁到司机端和保险上,用户出事,影响的只是公司的声誉;可公司声誉这个东西,只有体制内、已上市或计划上市的大公司在乎,至于一些今天出事明天老板跑路的小公司,谁在乎声誉和脸面这个事?

你看蛋壳公寓、青客公寓在乎脸面么?你看诈骗阿里妹子2000多万的杨自锋在乎脸面么?你看黑中介屡开屡关,屡禁不止,还不是因为空壳公司随时说关门就可以关门,他们哪在乎什么脸面?

货拉拉真的没能力管

有人说搬家者不应该跟车,应该再打一辆车跟着。但是搬家者同样可以视为临时作业人员,坐在副驾上也是合理的;再打一辆车,姑且不论贵不贵:

在大城市里,货车能走的路线,跟轿车能走的路线是不同的,比如在北京,哪个货车敢在高峰期上环线?那就必然意味着两辆车是没法走同一条路的,也就没法一起到达,到时候谁等谁?这时间成本谁付?

司机在平台端的押金只有1000块,如果用户没有押车,司机拉着用户的贵重物品跑路了,用户又该怎么办?

货拉拉就是个挣司机钱的互联网撮合平台,也没有滴滴这样的垄断地位,凭什么能做出行业规范?

另外,我在北京也搬过几次家,司机叫来了以后,帮忙搬东西要议价、无电梯小区搬运也要议价、等待要议价、车能不能开到楼下同样要议价,这是标准的非标准业务,平台怎么建立统一标准?

最重要的,平台凭什么去控制这些每个月交499元会员费的财神爷?!!所以平台只能用一个便宜的价格,先去获得流量,吸引用户;等到正式开始进行非标准业务的服务时,把这些复杂的问题丢给司机和用户——司机经验那么多,肯定有能力在线下从用户手里挣钱。

这就是货拉拉的商业逻辑和运作逻辑。无论安全、合规、风险应对,都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哪个资本会主动支付这个代价?

这跟美国德州因为寒潮导致的大停电相比,有什么区别么?德州的企业主、资本家为了短期利益,肯定不会增加冗余的发电量、不会主动更换老旧的线网和变压器,不会主动增加主备冗余;反正真到缺电的时候,那就靠市场手段调节好了,1度电77块钱,谁付得起谁用电。

货拉拉也好,快狗也好,还是其他小规模的互联网货运撮合网站也好,这些常年浸淫在其中的人,真的不明白现存的风险么?怎么可能。他们比谁都明白,只是没法解决。

对于资本来说,真出了事再花钱摆平,肯定比花钱上一堆安全合规工具合算;对于货拉拉这种把司机师傅当财神爷的互联网中介平台来说,更是如此。

这时候,就必须由大政府统一建立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强迫资本方重视用户和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指望资本良心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幸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专治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