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字道未,德国科隆人。年轻时至罗马修神学,并加入耶稣会,于1662年到中国传播天主教。1630年在明朝的历局主持修历工作。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以皇帝名义任命其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他为顺治主修的时宪历颁行天下后,朝廷重申“钦天监印信著汤若望掌管,嗣后一切进历、占侯、选择等项,悉听掌印官举行”。

汤若望曾被顺治尊称为“玛法”,满语意为老爷爷,在顺治的心目中汤若望始终是位德高望重的师友,这也使汤若望成了朝廷上下,宫廷内外惟一可以向顺治皇帝直言进谏而不至受到惩罚的人。史载他曾给顺治帝上奏疏300多件,多为顺治帝采纳。1646年顺治帝加封他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1651年加封其为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正三品);1653年又赐其“通弦教师”,加封一倍;1658年顺治帝赐汤若望光禄大夫(正一品),其父母、祖父母都受到追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顺治亲政后的头几次王公大臣会议中“有一次他很感激地提及汤若望神甫,因为他是使他注意到他的皇叔(指摄政王多尔衮)底专权跋扈,而且并预言他的皇叔底早死”。这句话虽短,却表明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汤若望提醒皇上摄政王在专权跋扈;二是汤若望预言皇叔将要早死。前半句话向福临敲响了警钟,皇叔既专权跋扈,则难免会有异心,需设法对付,防止突变。后半句话则给皇上以信心,皇上处境虽危,无力反抗皇叔,但光明之日即将到来,因为皇叔短命夭折,而且多尔衮果然在39岁时便突然死去。这对鼓励皇上满怀信心,摆脱傀儡起了很大作用。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顺治帝突染天花,高烧不断。在临终前关于继承人征求汤若望的意见时,汤若望毫不犹豫的说一定要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来继王位,并力荐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太子,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当时顺治帝也是出了天花,朝廷对这个病很忌讳,认为得这个病的人若是不死,那一定是神在保佑他,将来一定能有一番作为,而这个唯一得天花不死的人又是皇三子玄烨,所以顺治帝听到汤若望的力荐时,也考虑了这个病的厉害因素,同意以遗诏的形式立玄烨为皇太子,并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

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鳌拜等听信以卫道自居的安徽官生杨光先的谗言,以谋反大逆、传播邪教等大罪,判决汤若望由绞刑改为斩首,由斩首改为凌迟。然而,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干预下,加上北京出现彗星,发生地震、皇城起火等异数和天灾,迫使鳌拜在“上天示警”情况下,以皇帝名义颁布大赦,对汤若望等三人“免死”。1666年汤若望病死于北京天主教东堂,终年7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亲政后,经反复调查验证,于1669年八月为汤若望教案彻底平反,恢复其“通弦教师”之号,“照伊原品赐恤,还给建堂基地”。同年十一月,清政府为去世三年的汤若望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康熙帝特赐致祭银525两,亲自撰写祭文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

汤若望不仅仅使顺治摆脱傀儡,康熙登上龙庭,他在我国历史上的西学东渐潮流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你对他的生平不甚了解,但你应该知道北京的古观象台曾经是他经常工作的地方,上面的大部分仪器是经他和他的学生改造和建造。更应该知道他主修的《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成了以后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现在也是我国编制农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