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院要加强管理,政府补偿机制也要到位。

2月19日,一份名为《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重磅通过,与此同时在这次会议上,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也再次得到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这意味着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公立医院的关键词,一时之间也成为各大媒体热搜词。

国家眼中的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啥样?

虽然此次没有公开具体文件内容,但从以往各种吹风会和专家分析来看,我们可管窥一豹。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指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相对于前一段时期的公立医院高增速阶段而言,在宏观上强调稳定、均衡和创新动力;在行业层面通过结构优化,转型提效;在微观层面则是质量提升和持续创新。

具体怎么操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在2020年7月国新办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了公立医院“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成为中国卫生官员们最常引用的名词。

第一个转变,从发展方式上走向内涵建设为主,提高质量

第二个转变,从发展的内涵上、管理上走向内涵式的、集约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效率

第三个转变,从资源配置方面逐渐转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

如何细分落地?

关于这一点,轰轰烈烈主导了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国考的医政医管局恐怕是最有发言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直言,下一阶段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质”,不在“量”,公立医院在“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此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维度55个指标构成,而考核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相差很大,患者满意度不高,医务人员满意度还有待提升。“不管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的改制,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都是调动人员积极性,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院长、专家眼中的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啥样?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落实。“医学界”找了几位三甲医院院长、专家聊了聊。

分级诊疗和绩效改革,撬动医院运营杠杆

三级公立医院如何体现高质量发展?把所有患者全都吸到这来?那肯定不行!深圳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对国家分级诊疗非常坚定。

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深圳儿童医院门急诊量下滑了不少,但在他看来却是一件好事:“下降的全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而这些 (患儿) 本该去社康基层医院。我们医院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4级手术的占比提高了,医疗技术短板补齐了。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疑难危重症上,发展专科专病,这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麻晓鹏认为最大的难题其实还是医院绩效改革,如何通过杠杆作用提升高效率运营,体现医院公益性的同时,还要提高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较于其他地区,深圳有其独特背景和优势——席卷全国的药品耗材零加成在深圳早已实行多年,公立医院受到经营冲击力度有限,并且深圳市这几年对医疗卫生的扶持力度非常巨大,包括新建医院的投入和“三名工程”。深圳推出以“名医、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三名工程”,总投资金额上千亿元,目的就是要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我上任以后,第一个就选择了最难的绩效改革。为什么呢?因为医院现在上升达到了平台期,如果要想在这个平台期有所突破,你就一定要做改革,否则的话很难再有所往上突破。”对于遇到的一些改革阻力和挑战,他也并不回避:“医院的一些中层干部作为以往的既得利益者,平时日子过得很舒服,觉得这样子一直挺好的,向上积极性不足。公立医院目前的改革,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她的主观能动作用。”

政府要加大投入,医院要追求更高水平

相较于其他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儿科医院有其独特性——用药少、强度大、人才流失严重,再加之药耗零加成、疫情冲击等多重作用下,其运营压力非常大。

“医学界”《2018中国医生薪酬报告》显示,与神经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医院科室相比,儿科医生全年收入仅为10.21万元,低于平均水平。

图片来自:医学界

儿科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这方面挑战尤为艰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副院长坦言,需要政府加大对儿科综合性医院的投入补贴,体现医院公益性。此外,她还表示,要高质量发展,必然还需要向更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发起挑战,赶超国际领先水平。

医院要加强管理,政府补偿机制也要到位

如果说院长是一家医院的大家长,那么总会计师就是大管家,医院在运营上的每一点风吹草动,他都洞若观火。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还是着重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公益性。“这符合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总体目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会计师姚蔚向“医学界”表示。

目前,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要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不少: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定价体系不健全;

药品和耗材加成取消后,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不能满足成本补偿;

医保的支付不能足额;

政府的财政补偿对三甲公立医院很低,而医院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

“这些因素使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医院是要加强管理,但政府的政策补偿机制也要跟得上。”

在他看来,一家高质量发展的公立医院应该实现管理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政策引导分级实现技术创新、管理革新、服务更新。”

此外,基本医疗、重大疾病救治、疫病预防等应由不同级别的医院来完成,比如引导小病到社区基层医院,三甲医院解决重大疾病救治、以急难危重为重点,各区域建立救治中心重点培育高峰,以解决区域医疗资源的平衡等。

公立医院做大容易做强难,医联体运转不能光靠情怀

公立医院做大很容易,就是简单的重复——扩张床位、多看患者、多收住院,就可以少量但赚很多的钱,但长此以往,医院就没有动力去做疑难危重病例以及长期正确却又是脏活累活的工作。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院长通常是有任期且有业绩指标的,而所谓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做强医院是一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多资源的事情,短短任期内很难体现出成果,这也导致大家不愿意去做。

“所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它要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内求,还有外求。内求就是把自己做得更大更强更好,这一点,公立医院其实一直有在做;外求就是政府想让你起到引领性示范性作用,把好的经验,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人才培训往下传,满足国家对大型医疗供应链的需求。”段涛向“医学界”表示。

而大型医疗供应链,以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尤为突出,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大医院收疑难重症,小医院治头疼脑热,这是理想的分级诊疗状态,但实际上,原先一些靠量取胜而非疑难重症的医院其实活得也很滋润,让它主动向自己开刀,把患者往下转很难。段涛还表示,医联体内部的各家医院往往都是独立法人,分属不同的区域和机构行业的主管部门,且财政来源不一,大多数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利益是很难分配且统一的。“如果不能理顺关系,光靠情怀,医联体、医共体是做不长久的。”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姚远

采访:丰年 田为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