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紧接着农历新年,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其热闹的程度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另外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元宵节的诗词也是不胜枚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非常经典,特别是此词经邓丽君歌唱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还有女词人朱淑真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有李商隐的“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有姜夔的“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等,也写出了元宵节的繁华。

个人认为元宵节的诗词中虽然有很多都是佳作,但其中尤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最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喜欢的人很多,书本平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它的评论,而且观点多有不同。下面列出四种不同的解读,供大家欣赏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写南宋元宵节热闹的盛况

词的上片运用比喻的手法,极写元宵夜的灯火之盛。灯光火烛亮如白昼,像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那些拔地而起的烟花凌空陨落,又跟流星雨一样闪闪发光,令人目不暇接。

接着又写观灯看花赏月猜谜的人潮如涌,美女如云。人们游乐赏玩通宵达旦,看到的都是宝马香车,龙灯歌舞;听到的都是欢声笑语,笙箫鼓乐;闻到的是空气中飘荡着的香脂水粉的气味。

二是,写对一个独立高洁女子的追求

由于过去礼教的严格约束,陌生男女一般都很难接触,女子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在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是元宵节才有可能。正如欧阳修词作中所说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节日是青年男女花前月下约会最难得的机会。

这首词前面写元宵夜的景色,是为后面女子的出场作铺垫。而这个女子不慕荣华,不随流俗,她是站在元宵夜的繁华之外,是在灯火稀疏零落的角落里。词人在熙熙攘攘众多女子中,发现和搜寻的是一个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中人。

三是,写词人抗金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有人认为,词作中写了这样一个清高孤独不同流俗的女子,但并不是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篇,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女子形象,来表达词人自己抗金理想不能实现的孤独苦闷。

作者空有一腔收复中原抗金报国的热血,他的抗金主张不但不能被朝廷采纳,而且还屡次遭到排挤打击。词作中的女子站在灯火阑珊处,宁可冷冷清清,也不愿与那些偏安一隅、寻欢作乐的投降派、达官贵人同流合污。这既是词人对南宋朝廷暗淡前景的担忧,也是作者自己高洁独立人格和志向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写成就大事业者的一种境界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经指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境界,他引用了辛弃疾的这段词作,说明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首先必须经历像元宵节那样游人如织、灯火如海的迷茫探索和辛苦寻觅。

只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累,不随波逐流,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努力,反复追寻,才能水到渠成,才能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境地。这种豁然开朗的境界,就像元宵夜里终于寻觅到那个孤独的意中人一样,使人有一种相会的喜悦。

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元夕》从题目来看,当然是写元宵节的。至于读者根据词人的身世和作品,有了多种不同的揣测和解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列举的四种解读,你认可哪一种呢,欢迎留言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