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话题讨论邀请:薛宝钗和林黛玉,谁才是真正的名门淑女?

对这类有意引发矛盾对立的话题,我通常选择无视,但因为无意中刷到了一些人的答案,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话题好好说道说道。

这个话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把黛玉和宝钗对立起来,而在于通过对黛玉和宝钗的分析,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名门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这里的“名门淑女”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需要同时满足“名门”和“淑女”两个条件,才能称为“名门淑女”。并非所有名门之女都是淑女,也并非所有淑女都出自名门。

薛家和林家,都是当代名门,且都在过气中。

什么是“名门”?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中,辩论的题目是《如果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在辩论结束导师发言阶段,哲学博士刘擎教授说,他没想到大家理解的成名主要指娱乐演艺明星,而他理解的是科学家之类。

确实,不同年代的人,对成名的理解不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对成名只有一种理解,就是“名望”,因德高望重而出名。

那么,衡量“德高”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标准只有一个:修身齐家。

也就是说,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名门,其家族中人个个知书达理、谦卑恭敬。这样的家族里,不一定有位高权重之人,甚至都不一定有人进入官场,但其社会影响力极大,成为了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正是因为如此,历代开国君主在创业阶段,都想尽量获得这种家族的支持,因为这种家族的影响力胜过千军万马。

再强调一次:所谓名门,是因德高而望重,以文化修身,为人处事都让人敬重,所以被广为传诵而出名

林黛玉家是名门,这是毋庸置疑的,书中明写是“书香之族”。这个“书香”,并不是指狭义的读书,而是因读书而做到了修身齐家,是从书中读出了高德。

我曾在另一篇文中分析过,林黛玉是林家第六代,贾宝玉却是贾府第四代,而贾府的第一代是开国功臣,而且是通过九死一生的战争换来的开国功臣。

这就说明,在开国之时,林家就已经是第三代了。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当朝第一代君主在苦战之时,林家就已经是名门望族了,而且在乱世中依然屹立不倒。于是,苦战中的未来君主,积极拉拢林家,从而实现了尽早尽快平乱建国的目的。

但是,林家到了林如海手里,已经明显地在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不是列侯的爵位没有了,而是“支庶不盛”,人丁稀少,所以影响力自然变小。长江后浪推前浪,林家影响力变小的同时,有新的名门崛起,世人就更加忘记了林家这个曾经的名门。

所以,林黛玉确实出自名门,哪怕这个名门正在过气。

再看薛家,位居四大家族的薛家和贾府一样,都是开国功臣,不过贾府建的是武功,薛家建的是文功。

书中说薛家第一代是紫薇舍人,可别小看这个官职,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担当此任,能够参与最机密的决策。

开国之初,会选什么样的人来担当此任呢?当然是在群臣中有威望之人。注意,无论是创业开端,还是建国伊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群臣依赖君主,而是君主依赖群臣,才能保障权力稳固。

身为中书舍人的薛公,应该是萧何一类的人物,既是君主的谋臣,又是君主的密友,深受君主倚重。

薛公为何会深受君主倚重?当然是因为薛家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书香名门。

据宝钗自述,“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可见书香氛围极浓,而且男女老幼都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薛家的名门是被朝廷盖章认证了的。薛家进京,就是因为“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薛家是皇商,不是“世宦”,而是“名家”。

只可惜,这种名门之风,随着薛父兄弟俩相继去世,孩子们还未成年,青黄不接,其影响力也减弱了,和林家一样,正在过气中。

薛宝钗是标准的淑女,林黛玉离淑女的标准很远。

说完了“名门”,再来看“淑女”。

“淑女”是儒家社会的产物,或者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很多人看到封建社会,就认为是糟粕,其实,诞生于封建社会的,也有很多值得们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淑女”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淑女”?“淑女就是”具备“贤良淑德”的女子,而“贤良淑德”是四个并列的标准

贤:贤指贤才,就是具备才干、才能。注意,贤才不是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华,而是指为人处世的能力,包括管理家务、处理家人的关系,遇到问题懂得如何应对和处理等。

作者曹雪芹先生给了袭人一个“”字,就是突出了她的才干。袭人不但能把怡红院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能让怡红院的一众丫头和睦相处,这就是她的能力。所以,脂砚斋说她“当得起”一个“”字。

良:良指的是温良。辜鸿鸣先生在北大演讲时提到中国人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温良”两个字。所谓“温良”,可简单理解为“温厚纯良”,没有攻击性,让人相处起来非常舒服。

淑:淑是淑美,简单来说就是心灵美,与人为善,愿意扶危济困。

德:很多人把封建社会的“德”理解为现代所谓的“女德”,这其实是对“德”的曲解。《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断机杼。还有《乐羊子妻》的停机之德,结合起来就是用停机的方式“相夫教子”。

所谓德,其实指的就是对丈夫的扶助和对孩子的教育。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夫妻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女人的自我价值必须通过丈夫和孩子得到体现。所谓“相夫”,其实就是“军功章中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男人在外面建功立业,女人不但要做好后盾,还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包括及时帮男人纠错。比如男人不务正业,热衷于歪门邪道,明德的妻子要懂得不讨其烦地劝导,争取把男人拉到正轨上来。因为,男人在外面的言行所导致的后果,会祸及妻儿。

解释完了“贤良淑德”,再来对照宝钗和黛玉,我们会发现,宝钗四条都符合,黛玉却四条都不符合

宝钗有贤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人际关系处理得极为完美。

黛玉在贤才方面的才能,从她进入贾府后就完全忘记了,把人际关系经营得“严刀霜剑严相逼”。

宝钗的温良也是有目共睹的:宝玉和黛玉一起让她难堪,她在反击之余,“见宝玉十分惭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给人留余地,见好就收,这就是温良的表现

黛玉则正好相反,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想着让自己爽。比如用刀子样的话刺李嬷嬷、让好心跑腿送宫花的周瑞家的难堪,还有取笑湘云的“饶舌”、不遗余力地打击宝钗等。可以说,黛玉是个攻击性极强的人,内心一点都不温良

宝钗的淑美就更不用说了,她在与人为善、扶危济困方面,邢岫烟就是一个典型。她看到邢岫烟处境艰难之时,邢岫烟与她毫无关系,非亲非故,但她却暗地里给予扶助。

很多人说黛玉从无害人之心,这并不代表她就是个善良的人。她无害人之心,却有伤人之心,为了维护自己,她是可以不惜伤害他人的,比如对刘姥姥的讥讽。对于刘姥姥这样的贫苦人,黛玉非但没有怜悯心,反而用自己的优越感予以讥讽,这就是不善的表现,内心不美

最后再说德,宝钗的德是作者亲自定评的:“停机德”。做妻子,她会像乐羊子妻一样,做母亲,她会像孟母一样,不厌其烦地相夫教子,用自己的智慧对丈夫和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黛玉却正好相反,在与宝玉相处的过程,她不但从不劝导宝玉上进,而且迎合宝玉顽劣淘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是真正的淑女,一目了然。

综上可知,薛宝钗是真正的名门淑女,黛玉最多只能算是名门之女,离淑女的标准很远。如果林如海在世,他会以黛玉为耻,有辱林家名门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