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民间故事丨涝池豆腐

从庄里镇向东走二、三里路有一个叫涝池的村子,这个村子几乎家家都有做豆腐的习俗。每到冬季,村子里的男人们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豆腐出村,穿梭于方圆二、三十里的村子里叫卖,足迹遍及富平、庄里和耀县,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么,涝池村这个传统的手工作坊是怎么来的?最早做豆腐的人又是谁?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很早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叫张五的穷光蛋,他的裤子穿破了好几个洞,也没钱做条新的。有一天,一个远房舅爷骑马来看望他,带来一大壶酒和一大袋花生米。张五家里只有半升米,他煮了白米饭招待舅爷。可是木凳子全断了腿,两人只得盘腿坐在地上,你一杯我一杯,喝干了那壶酒,把花生米吃得一粒不剩。

张五醉了八九分,突然站起身,把手里的酒杯摔了个粉碎:“唉,我张五就是没有本钱,但凡有一个钱,也不会过这样半死不活的穷日子!”那舅爷也喝得醉醺醺,当即从衣兜掏出来一个铜钱,“哐当”一声摔到地上,铜钱滚了两圈,“骨碌碌”滚到床底下去了。舅爷说:“张五,你这混账东西,就算给你钱,还不是照样过穷日子?”

甥舅两个又笑又骂,酒足饭饱,倒在炕上,美美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舅爷就骑上马走了,张五浑浑噩噩又过了半年,他日日游手好闲,没饭吃时,就去帮人家做几日短工挣点柴米。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他也学着别人家的样子,一大早起身洒水打扫房屋,没想到,扫帚伸入床底下,“叮”一声响,扫出来一个铜钱。

他突然想起舅爷来的那一天他自己说过的话:“我张五就是没有本钱,但凡有一个钱,也不会过这样半死不活的穷日子!”又想起他舅爷的话:“你这混账东西,就算给你钱,还不是照样过穷日子?”

想到这里,张五丢下扫帚,拿着铜钱跑到庄里,街上热热闹闹的,因为要过年了,街上有人在卖洗脸水,一个铜钱一盆热水。张五灵机一动,拿那个铜钱买了一盆热水,把自己干干净净洗起来。洗清爽了,张五对老板说:“老板,不怕你笑话,今年我没挣到钱,家里人都好几天没洗脸了,你这盆热水就让我端回家,给他们也洗洗。”老板见他说得蛮可怜,就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五急忙端起面盆往家跑。其实,他哪里要那盆洗脸水呢,他想要的是那个洗面盆。那会儿,洗面盆是用铜造的,拿到当铺去,很能值几个钱。张五拐进一条小巷,把热水倒掉,拿那洗面盆到一家当铺,说:“老板,我家里急用钱,这个面盆暂时押在你这里。你先借我半吊钱,明天我再来取回面盆,本息照算。”老板看那面盆的铜质蛮好,半吊钱又只借一天,于是他很爽快地取出半吊钱,交给了张五。

张五拽着那半吊钱,跑到集上买来五升饱满的大黄豆,跑回家用水浸上,浸好了捞起来,用他老爹留下的大石磨磨起来,很快就做成两板豆腐。他挑到街市上,大声叫卖:“卖豆腐,新鲜现磨的豆腐罗——”

当时庄里镇还没有豆腐店,而那时正是每家每户都要准备过年的时候。听到叫卖豆腐,好多人从家里跑出来,围着张五,抢着买豆腐,不一会儿工夫,两板豆腐全卖光了,一块也没剩下。

天还没黑,张五数豆腐卖得的钱,除去买黄豆的半吊本钱,净挣两吊钱,还多几十个铜钱。张五拿衣袖抹干汗水,高高兴兴拿半吊钱去当铺,赎回了那个面盆,又高高兴兴拿面盆到街上,还给那个老板,为了感谢他,他还多付给那老板一个铜钱。

那会儿卖黄豆的店还没关门,张五又用挣来的钱买来十五升大豆,第二天清晨,他早早起身浸水,磨成六板豆腐,挑到街市去,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这回挣得八吊钱,还多好几十个铜钱。第三天,张五又做了更多的豆腐……

从那以后,张五专门做起豆腐生意,他慢慢积蓄了一小笔钱。三个月后,他买回来两只小猪崽,用豆腐渣喂大了,不久,母猪生了一窝猪崽儿,张五拿到市上卖,又得到一大笔收入。

就这样,不到三年,张五就富裕了。到了第四年冬天,快要过年的时候,他一口气做了十件新衣裳、十条新裤子,还娶回来一位漂亮贤惠的娘子。新婚那天,张五专门请来那位远房舅爷,让他坐在长辈的位子上,向他端茶、敬酒,感谢他当年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左邻右舍效仿张五也做起了豆腐,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人们都做起了豆腐,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整理:张军良

注:涝池村位于庄里与齐村之间,因村子居处较低,雨季形成多处水洼,故称"涝池"。村子有做豆腐的习俗,以农耕、传统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奶山羊的养殖发展很快,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