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0日,正月初九,义乌国际商贸城全面复市,较往年惯例提前3天,系历年最早。开市当日,商贸城内商铺开门率达80.3%,客流量18.9万人次。

提早3天开市,义乌的底气源于商户和企业对“就地过年”的积极响应。

从某种程度上讲,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商贸城一开市,记者便扑了进去,想要向这些常年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们探探口风。

互联网沟通成外贸主流

8时30分,一开市,卷帘门拉起的金属声此起彼伏。广播也开始循环播放刘德华演唱的《恭喜发财》,颇为应景。

韩姐在一区市场一楼做了十几年外贸玩具生意。拉开卷帘门,揭掉在货架上罩了12天的塑料布,生意就算是正式开张了。店铺的门楣上,并排贴着两张“生意兴隆”。韩姐告诉记者,一张是今天刚贴上的,另一张则是去年的:“我想了想,旧的那张干脆也不揭了。去年多多少少受到疫情的影响,两张贴一块,就当是给今年的生意双倍祝福了。”

夏梦婷归心似箭。20日当天凌晨,她驾车从江苏泰州老家出发,抵达义乌的住处后,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赶到商贸城开张:“现在很多订单都走线上,但终究还是要坐在商贸城的店里,才有做生意的感觉啊。”夏梦婷主营陶瓷制品,产品主销中东市场。今时不同往日,线上的交流沟通逐渐成为商贸城里外贸生意的主流。夏梦婷说,一年下来,自己和海外生意伙伴都已经适应了新方式。几张产品图片和几份电子表格往往能敲定一单买卖。

去年受疫情影响,夏梦婷也曾陷入恐慌和焦虑。她记得,“今年的目标是活下来”是一段时间内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结果看,夏梦婷不仅“活下来”了,并且活得还不错:全年订单增长虽不及预期,但竟超过2019年,这让她很是惊喜。

对于牛年生意的乐观预期,成为商贸城内的主基调。

国内市场始终值得期待

当然也有隐忧。外贸订单持续火爆的同时,集装箱“一柜难求”现象从去年末开始集中显现,成为困扰义乌生意人的难题。

夏梦婷手里也有部分海外订单暂时压着,迟迟无法安排发货。不过,她觉得,“一柜难求”必然只是暂时的,就像2020年初时她所经历的困境一样,必将柳暗花明。

1月29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正会同各部门做好提升海运运力、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增加集装箱供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努力推动国际物流的畅通运转。

去年被外贸形势倒逼,一批义乌外贸老板还在“外贸转内销”上尝到了甜头。刘萍娟在义乌经营了20多年厨具生意,是义乌商贸城的第一批商户。去年,她的生意从原本的“内外三七开”翻转过来,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国内市场拓展上。

“我们的转型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刘萍娟告诉记者,她的企业专门针对国内消费者开发投放了大量新产品,光是造价数十万元的模具就新开了十余套。与此同时,她也积极拥抱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远超她的预期。“真的上手了以后,才发现国内市场的机会有很多,而且利润空间十分可观。”

刘萍娟表示,新一年里她将把精力全面投向内需,外贸则全权交给即将接班的儿子打理,“外贸是好是坏可能要看大环境,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市场的表现始终值得期待。”

开市首日,一批国内客商也来到商贸城组团采购。于量 摄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贸城二区市场内,一名商户正在张贴春联。于量 摄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经过短暂休整,商贸城内的商户重新开门迎客。于量 摄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商贸城一区广场上,立起了一头绿化修剪而成的公牛。于量 摄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当日。于量 摄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于量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