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津湖畔的川主宫)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布衣人赵楚辉摄 文稿摘编《沙市地名趣谈》)在碧波路荆州市艺术剧院院墙大门正上方立有一块匾额,上书“川主宫”三个大字。那么,那里便是川主宫了吗?显然并不是川主宫,其院内只有一座从解放路迁去的戏楼,因系原川主宫内的建筑之一,故名川主宫戏楼。

川主宫,亦称四川帮会馆,为当年四川籍旅沙同乡会的驻地,并为沙市十三帮会馆之一。川主宫始建于清代,因供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它的位置在沙市解放路兴安巷的南侧(今为市第十四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它是坐北朝南,有宫门三道,门额上各有横匾。头道门正面题曰“江上峰青”,背面题曰“沙头月白”,二道门正面题以“室挹荆宜”,背面则谓是“气吞吴楚”。题字皆用蓝绿两色碎瓷片堆砌,惜已毁于战乱。

但是,直到1981年,川主宫尚存戏楼、看台和正殿,占地达774平方米。当时的戏楼是背南面北的,从正南进三道门之后拾级而上即可抵戏楼背面。

戏楼东西两侧各有入场门一道,门额上各有阳文石刻横匾,西为“祥钟峨岭”,东为“锦灿荆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侧带看台的川主宫戏楼旧址)

戏台分为正台和耳台,正台宽6.5米,进深9米,台高2.5米,通高在10米以上;两侧耳台各宽6.5米,进深5米。台前院落为观众场地,其上铺满条石。两侧分设楼座,各长20米,宽4米,两层高约7米,深为12米,正中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

正殿门檐有双龙戏珠木质浮雕,十分精巧。戏楼檐部则有三条游龙雕刻,做工更为生动。戏台两侧台沿护板上刻有许多故事,就中人物栩栩如生,颇有呼之欲出之感。川主宫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布局严谨,典雅古朴,雕琢极为精细,饶有民族特色。

当年为解放路学校职工宿舍,因年久失修,白蚂蚁为患严重,故面临垮塌的命运。1987年秋,在一片保护的声浪中,沙市市政府顺应民意,决定挽救川主宫戏楼,将其异地重建。沙市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奉命在洪家垸(今江津湖)西北角的一个半岛上将其重建成功。

重建后的川主宫戏楼不仅移动了位置,而且改变了朝向,将正北改成了正南(即偏转了180度),建筑结构也从砖木改成了钢筋混凝土,但建筑尺寸均未改动。许多构件,尤其是木质浮雕,大多被移植于该处。其神韵虽不如从前,但仍不失为一处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川主宫戏楼已被划归荆州市艺术剧院,仍在发挥着它的演出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只不过,今川主宫戏楼已非原物,院墙上面那个“川主宫”的牌匾早已名不副实了。(2015年1月28日)

戏楼上的原版木雕(以下几幅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