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边境谈判,中印双方在春节前达成共识,并按照计划从2月10日起在班公湖地区同步脱离接触,截至到目前,两国在该区域的撤军工作已基本完成。这意味着边境紧张对峙的局势终于开始缓和,中印关系也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扛了大半年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让步,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内经济形势所迫,就在前不久,莫迪政府还释放出信号,希望中企能赴印投资,结果没过几天,新德里方面就开始主动释放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透社23日报道称,根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政府将批准来自中国的45项投资提案,其中可能包括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的投资项目。据悉,上述提案大多都集中在制造业,并不涉及敏感领域,所以通常而言不会被认为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然而受到去年年中边境冲突事件的影响,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印度甚至掀起了抵制中国制造的运动,莫迪政府不仅不想办法平息矛盾反而推波助澜,趁机对中企投资设限,导致这些投资提案从去年一直被搁置到现在。

毫无疑问,印度此次改变立场、对外释放出积极信号,预示双方经贸交流有望逐步恢复如初。值得一提的是,新德里方面还没有针对这个问题作出官方回应,印度内政部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拒绝评价此事,这说明莫迪可能想尽量低调处理此事。

要知道印度国内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本就有一堆烂摊子没解决,而且当地农民抗议运动也在持续,若是此时公布这种消息,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抗议运动,严重打击人民党的执政威信,这绝对不是莫迪愿意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印度既然决定解除限制,就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对莫迪而言没有什么比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更重要。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印贸易总额为777亿美元,虽然明显低于2019年,但中国依旧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不仅如此,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总额接近600亿美元,超过对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口之和,足以可见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如果离开了中国制造,莫迪所推行的印度制造计划只能沦为泡影。人为制造贸易壁垒,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虽然醒悟得晚了点,但知错能改就是好的。

不过,对于印度打算放行部分中企对印度投资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看法。有网友认为,印度和美国一样,政治风险太大,根本不值得投资,一旦两国关系出现变数,肯定又会遭到刁难。还有网友更是指出,需要限制在印度投资基础建设和制造业,不能帮助其发展。

坦白讲,上述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印度有违反承诺的先例,还经常喜欢挑事,确实应该提高警惕。可若抱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首先就将其定义为了敌人,这并不符合我们当前的战略。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根本不存在谁帮助谁发展这种说法,如果对印度的发展都提心吊胆,未免对自己也太不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