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贵族们都怕听到一个地名,它便是“宁古塔”。可是一般人却并不知道,其实宁古塔的生活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甚至有人会对此造成严重的误解。宁古塔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宫影视剧中,宫廷斗争的失败者们,往往会被宣布发配到宁古塔。此时的观众们心中稍稍宽慰,认为发配总比杀头好得多,起码能保住一条性命。可剧中的人物在听到“宁古塔”三个字时,往往会极度错愕,甚至不惜故意激怒皇帝,宁死也不去宁古塔。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想必您肯定会十分好奇。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海林旧街一带,是满清皇权龙兴宝地之一。话虽如此,可龙兴之地的气候却十分寒冷,甚至可以被认定是当时最可怕的地方。每到冬天时,宁古塔地区都会天寒地冻,气温一度达到零下40-50摄氏度,对于习惯养尊处优的贵族们而言,如此寒冷的气候绝对是“地狱”级别的“享受”。

除此之外,被发配流放的囚犯们需要步行前往宁古塔,遥远的路程让人望而却步,也令不少名士曝尸荒野,成为孤魂野鬼。余秋雨曾在《宁古塔》中,这样写道: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在被流放人的眼中,宁古塔也并不都是“人间地狱”,相反,清人吴兆骞却受到了极高规格的优待。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清初诗人,吴江松陵镇人。少有才名,曾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受连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其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

吴兆骞虽被发配到宁古塔,却有一身才华,在流放地受到了官吏们的追捧。从大将军到副都统、协领、佐领大都与其交好,文人们还可以经常相聚。有趣的是,吴兆骞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陈嘉猷的长子陈光召、巴海将军的两个儿子,都曾拜于其门下读书。

吴兆骞曾在自己的日志中写过,宁古塔虽然地域偏僻且寒冷,但是生活方式却十分独特。在康熙朝以前,稗子为宁古塔贵人的主要食物,一般老百姓则以粟为主要食物,因为吃粟可以增加力气。宁古塔还有打糕,其中用黄米做成的比较精致。还有一种特殊的饼饵,它没有固定的名字,但是本身的味道还算不错。在一个多洪屯的地方盛产蜂蜜,当地的贵人购之用以佐食,但是一般老百姓是难以得到。

东北的天气固然寒冷,但绝非一年四季都是冰雪皑皑,在夏秋之时,河中也有不少野食美味。《清稗类钞》第十三册《宁古塔之饮食》中,曾提到一种宁古塔特有的水生动物,名曰剌姑(蝲蛄),其身形如虾,两螯如蟹,大可盈寸。捣之成膏,犹如广东、宁波人食虾酱一样。蝲蛄虾是一种栖息在浅水区域的虾类,它的外形与小龙虾类似,却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其味道之鲜美无可比拟,堪称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美味虾”。更有趣的是,在清朝时期,蝲蛄虾居然还是呈送给朝廷的贡品,专门献给皇帝与妃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看黄山松长在山隙间,生活应该很艰苦。可是在黄山松看来,它的生长环境太自然不过。宁古塔确实挺苦,可是对那些生命力坚韧的人而言,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参考资料:《大清宁古塔》东北出版社出版 郑秀文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